九、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深化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改革,加快形成国家推广机构和其它所有制推广组织共同发展、优势互补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快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普及,进一步完善市、县、乡、村、户“四级一户”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完善建设16个科技示范场和120个农业科技进村服务站。在全市深入实施“农技电波入户”工程和“农业快易通”工程,启动农业科技传播工程,实现科技服务手段、科技服务内容、科技服务效果“三强化”,快捷有效地向广大农民提供技术、信息和咨询服务,使农业科技成果迅速走进千家万户。
十、认真组织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004年,市安排15万元,用于实施百万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全市培训实用技术农民100万人次,“绿证”学员培训4000人,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1000人。同时,认真落实农业部、
财政部等六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通知》(农科教发〔2004〕4号)和省政府《关于做好农业和粮食工作促进农民增收若干政策的意见》(冀政〔2004〕23号)文件精神,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竞争力和自主创业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市成立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指导小组。在市政府统筹领导下,成立相应办公室,建立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决策机制,明确部门任务,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切实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十一、加强植保防灾减灾体系建设。2004年,市安排专项经费50万元,加强植物检疫,搞好生物预警机制建设,提高对突发性、灾害性病虫害的预警能力;推广生物农药、病虫害综防技术,扩大统防统治面积,提高防治效果。
十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2004年,市安排资金50万元,用于农业标准体系制修订。到年底,基本建成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相配套、重点突出、科学实用、覆盖全市主要农产品品种的标准体系。加快农产品质量检验监测体系建设,2004年市安排资金360万元,重点扶持市、县农产品质量检测站建设,安排1100万元用于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进一步规范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工作,确保认定质量。农业、林业、畜牧水产等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积极配合做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认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