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全面遏制注水肉和病害肉上市;
10.依法严厉查处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案件;
11.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有所提高。
四、主要工作任务、具体措施及责任分工
(一)加大对食品源头污染的整治力度
1.进一步加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养殖小区、示范农场、进出口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推进产地环境污染监控工作。(市农委、牧业局负责)
2.进一步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积极开展农业生产资料打假,对种植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畜产品违禁药物滥用和兽药残留超标、水产品药物残留超标的整治。(市农委、工商局、质监局、牧业局、水利局负责)
3.定期组织发布蔬菜农药残留例行监测结果。对例行监测不合格率较高的县(市)、区农产品的安全进行跟踪督导。加大对滥用食品添加剂和使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行为的整治。(市农委、卫生局负责)
(二)加大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整治力度
1.严格审查和发放许可证,加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以查处食品生产过程中使用非食用物品、病死畜禽、回收的过期食品等违法行为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对调味品、米面制食品、食用油、肉及肉制品、乳制品、保健食品7类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强化食品生产环节的日常监督和检查。继续清理和整顿已获得卫生许可证的生产企业,对不符合卫生条件的企业要吊销或收回卫生许可证。严格按照标准审查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调味品、冷冻饮品、方便面、饼干、罐头、速冻米面食品、膨化食品10类企业的生产条件,不具备条件的企业不发给食品生产许可证。对生产企业集中的区域和产品质量不稳定的企业,要加大监督抽查力度,不合格产品要坚决给予披露曝光,问题严重的立即责令停止生产、销售。多次抽查不合格的,吊销其相关证照。(市质监局、工商局、卫生局、商务局负责)
2.进一步加强家禽屠宰管理,整顿和规范肉品流通秩序,积极推进牛、羊、家禽的定点集中屠宰工作,严厉查处和打击私屠滥宰、加工注水肉和病害肉的行为。(市商务局、牧业局负责)
(三)加大对食品流通领域的整治力度
1.继续督促和指导经营企业落实食品进货查验制度,把好市场准入关。在市场抽查和检验中发现影响或危及人体健康的不合格食品,坚决清出市场,并查清其生产源头、进货渠道和销售场所。(市工商局负责)
2.要继续教育和督促企业对已销售的不安全食品,主动召回,及时消除隐患。食品经营企业要建立健全质量追溯、封存报告、依法销毁和重要大宗食品安全购销档案制度。积极探索和倡导农产品产地编码和标签追溯的质量监控模式,推广食品展销“场厂挂钩”、“场地挂钩”、“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等有效经营方式。鼓励各类市场主办者与其承包、租赁摊位、柜台经营者之间以及食品批发商与经销商之间签订食品安全保障协议。(市商务局、工商局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