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三峡水库重庆库区周边绿化带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四)爆破式点状整地。适用于坡度大于25度,土层厚度<10厘米的裸岩地,难利用地。整地规格80×80×80厘米,这是一种要求高,投资高的整地方式。
  八、造林方法
  根据设计树种的造林学特性,该工程造林主要采用人工植苗造林和分殖造林。土地脊薄,立地条件差的荒山、荒地还应加施保水剂、生根粉以提高苗木成活率。任务落实到山头地块,同时由设计单位作出植树造林作业设计,并作好技术指导。
  (一)植苗要点。在雨后或阴天起苗,当天将苗木运到造林地进行植苗造林,以减少苗木水分流失。经济林或大苗要求营养袋苗,或带不小于苗干径7—10倍的土球。苗木当天植不完的要进行假植,不能将苗木随意乱放。
  (二)植苗造林。秋枫、枫香、羽叶山黄麻、黄栌、香花槐、蒲葵、大头茶等均选用1—2年生以上一级苗造林;植苗造林应做到苗正、根舒、分层复土,先复表土,埋根后填心土,分层压实,使苗根与土壤紧密接触,浇足定根水,栽植深度一般为苗木根径以上2—3厘米。
  (三)分殖造林。设计为分殖造林的主要有竹类。散生竹选1—2年生的健壮母竹,截秆至1.5—2.5米,留2—3盘枝丫,连同竹蔸、鞭根一起移栽,细土壅根,分层填土踏实。丛生竹选择1—2年生,直径3—5厘米的母竹,截秆高1.5—2.0米,留2—3盘丫枝;造林时植株斜放窝内,切口向上,覆土踏实,灌足定根水。
  九、种苗规格
  种苗是造林成败的关键。种苗的选择必须根据各立地条件,“板块”的功能和林种、造林类型确定,同时考虑到工程尽快见到成效,所选择的苗木规格必须符合国家一级以上,1—2年生的良种壮苗;长江及主要河流两岸100米范围内、城镇周边选用底径2—3厘米左右以上优质大苗栽植。经济林树种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且具有品质好,丰产稳产的特点,1—2年生的优质嫁接苗。
  工程区人工造林的种苗应根据设计要求选择主要来源于实施区县就地就近培育的种苗。在种苗供应上,要实行招投标,公开向社会采购。若业主承包造林的,业主可用自育合格苗造林。严格苗木质量,所有上山苗木必须为检验合格的苗木。并将种苗合格证、检疫证、产地、品种标签等证书存档备案。
  十、造林时间安排
  工程区所有植苗造林时间一般为当年9月至次年2月。
  十一、抚育管护
  抚育管护是巩固造林成效、促进苗木生长的重要措施。幼林培育包括松土除草、补植等生产环节。新造林松土除草采取局部松土、窝内除草,松土深30厘米左右,松土时应本着距树近浅、远离树深的原则进行,并结合培土和正苗;松土抚育的年度和次数,应根据造林树种郁闭早迟和立地条件而定;设计所有的造林地均连续抚育3年,每年春、秋季各抚育1次,春季造林抚育时间从造林当年起算,秋季造林抚育时间从次年起算。封山育林主要包括封山补植、封山管护等生产环节,必须确定长期看山管护人员,避免人为破坏,对立地条件好的应进行补植,以早日促进林木郁闭。

第二节 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设计

  一、建设标准
  对于相对集中连片且有一定新增耕地潜力的田块,进行土地整理。
  旱耕地高标准基本农田技术指标:地面坡降小于0.0875,灌溉保证率>14%,土层厚度>80厘米,耕层厚度>25厘米,抗旱能力10天以上,土壤侵蚀模数<500t/平方千米.a,无砾石含量,土壤容重>1.2g/立方厘米,有机质>3%,全氮>0.08—0.12%,速效磷>20mg/kg,速效钾>150mg/kg,年三熟制。
  水稻土高标准基本农田技术指标:剖面构型A—pb—W、A—PB—P,灌溉保证率>70,耕层厚度24厘米,地下水位>80厘米,容重>1.2g/立方厘米,有机质>3%,全氮>0.1—0.15%,速效磷>20mg/kg,速效钾>150mg/kg,pH值5.0—7.5,年二熟制以上。
  二、技术路线及技术模式
  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耕农艺措施相互配合的技术路线,以坡改梯工程治理耕地水土流失,提高耕地质量,归并田块,整理土地,增加有效耕地率,配套相应的灌溉和排水系统设施,提高耕地蓄水抗旱减灾能力。以聚土垄作、沃土培肥等农耕农艺措施培肥地力,改革耕作方式。以铺筑田间生产路,种植农田防护林,改善农民耕作条件和农田小气候。在工程作业设计时,要因地制宜,突出“三沟三池”、聚土垄作、耕作便道工程。
  具体技术设计为: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