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技术现状。我省煤炭生产技术水平低,工艺落后,机械化程度低,整体上处于全国60年代的平均水平。全省各类井工煤矿矿井中的采煤工作面尚未装备综采设备,高档普采工作面也仅在东源集团煤矿中有4个。应用壁式采煤方法的工作面不多,大部分矿井仍然采用落后的穿巷式放炮落煤采煤方法,装备水平偏低,大量工作都靠人工完成,机械化程度仅达到20%。
四、开采和加工转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省煤炭资源开采和加工转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开采和加工转化工艺技术水平低,资源回收率低,安全生产形势严峻,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
(一)长期以来,云南煤炭基本处于经营分散、各自为阵的“小、散、弱、乱”局面,煤炭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生产能力低,形不成规模,矿井原煤单井年均产量不足2万吨,大中型矿井仅占全省矿井总数的0.4%。这是云南省煤炭工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二)资源配置不合理,“小矿占大资源”、“采富弃贫”、资源回收率低等现象十分突出,优质资源未实现有序开发、合理利用,重开发,轻治理,环境污染严重。
(三)加工增值、综合利用程度较低,产品结构单一,大量原煤未经加工增值就直接销售,煤炭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
(四)煤矿建设及技术改造投入不到位,投资渠道单一,安全欠账大,装备差,开采工艺技术落后,办矿水平低,管理粗放,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五)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不足,劳动者素质难以适应技术进步和安全生产的要求。
(六)勘查程度低,地质工作滞后,勘探投入不足,导致大量资源不明,地质工作对煤炭产业发展的保证程度较低。
(七)行业管理体制不顺,煤炭企业机制不活,自我发展能力弱,比较优势不明显。
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全省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也危及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五、需求预测
2003年,云南省煤炭消费量(折原煤量)4111.43万吨,其中电煤1140万吨,占28%。
预计到2010年,全省煤炭消费量(折合原煤量)11090万吨,其中电煤6000万吨,占54%。按煤类分:炼焦精煤975万吨,褐煤4200万吨,烟煤2800万吨,无烟煤2750万吨。
我省目前的煤炭资源利用和生产开发水平,已经制约了煤炭产业的发展,必须通过资源整合,才能实现云南省煤炭工业“十五”计划及2010年开发规划所确定的发展目标,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可靠的煤炭保障。
第二部分 整合方案
一、整合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原则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