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加强旅游规划管理。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开发、配套完善、科学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深度开发各类旅游资源。要坚持保护、开发、利用并重,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以《淄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指导,编制完善区(县)旅游发展规划、重点旅游区规划和专项旅游规划。旅游发展规划要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城市建设和土地利用规划要引入现代旅游理念,体现人文思想,强化旅游功能。交通、文化、林业、商贸、水利、教育等相关产业规划,要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需要。风景名胜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宗教场所、自然(生态)保护区、城市绿地和公园、森林公园等各类旅游区(点)规划,要与旅游发展规划搞好衔接。旅游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旅游规划管理。旅游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对不按照规划开发,造成旅游资源破坏和浪费的行为,要依法追究责任。
4、高水平策划旅游项目。坚持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市场化运作,提高旅游项目策划水平,防止盲目开发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建立旅游项目库,实行旅游项目专家评审制度。加强旅游项目建设规范化管理,旅游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对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加强指导与监督,确保高水平策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
三、实施精品战略,打造淄博旅游的特色品牌
5、加快齐文化开发,打造齐文化旅游品牌。充分发挥齐文化资源优势,加大齐文化旅游开发力度,以齐文化遗址公园、齐王陵、殉马坑、中国兵家城、聊斋城、周村大街古商城等为重点,尽快建设几个规模大、品位高、效益好、在国际国内市场叫得响的大项目,打响齐文化旅游品牌。积极创造条件,将齐故城遗址、蒲松龄故居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6、整合自然生态资源,建设鲁山旅游品牌。我市南部山区自然景观奇特,生态环境优良。对南部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大力进行整合,从整体的视角搞好各景区的协调,使景区间自然衔接,保持景观完整性,形成集山、水、林、泉、洞、石为一体的鲁山生态旅游区。坚持统一规划,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采取市场化运作,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树立大鲁山整体形象,使之成为国内闻名的生态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