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认真落实《
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中小学校要利用革命节日、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纪念日等,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主题教育活动,定期举行相关的主题班会或团队活动。要建立“中小学生德育卡”,记录学生在校德育实践情况,并作为评优条件之一,使德育实践活动逐步走向经常化、制度化。
5.教师要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以高尚的情操为学生树立榜样。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引导教师自尊、自爱、自重,做到为人师表。重视班主任工作,选拔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建立对班主任的培训机制,力争在两年内对所有班主任培训一遍。总结德育导师制的经验,拓展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途径。每两年召开一次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研究、交流、部署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表彰德育工作先进工作者。在教师职称评定,名教师、特级教师评选中,增加德育教师的比例。
6.把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融入到智育、体育、美育等各个方面。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由主要负责人主抓德育的责任制,以及考核评价和奖励机制。今后校长的任用、教师的晋级、先进人物的评定,都要把重视和做好德育工作并抓出成效作为重要依据。要充分考虑学校素质教育的需要,将学生观看有教育意义的影视片和演出、外出参观学习和参加生产劳动实践等活动的费用列入有关收费项目。
(二)进一步发挥共青团和少先队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要把中学共青团工作纳入学校素质教育的总体布局,把少先队工作纳入教育发展规划,把对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的指导纳入学校办学质量的评估范畴。要以“全团带队”为总抓手,从思想上、组织上、队伍上进一步加强对少先队工作的领导,把少先队建设纳入团建的总体规划,把少先队建设的目标任务纳入团建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考核指标。
2.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丰富团队活动。继续深化“中国少年雏鹰行动”、“中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等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入队、入团、成人宣誓等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日子,开展形式多样的团队活动。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阵地建设,全面开通未成年人维权服务热线,健全“青少年维权岗”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