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企业信用信息的使用
第二十八条 信息提供单位可以通过政务专网登录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提供或者查询信息,实现企业信用信息的互通与共享。
信息提供单位使用企业信用信息实行等级制度,并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不得滥用,不得违法限制企业经营活动。
其他单位和个人查询企业信用信息,按照物价部门核定的价格实行有偿使用。
第二十九条 行政机关和有关单位在日常监督管理、企业资质等级评定以及周期性检验和表彰评优等工作中,应当按照企业信用信息的记录,作为依法管理的依据。
第三十条 行政机关和有关单位对没有任何提示信息、警示信息或者有多项良好信息记录的企业,可以采取下列相应的激励措施:
(一)可以减少对其经营活动的日常监督检查和专项检查、抽查;
(二)在周期性检验、审验中,当年度予以免检、免审;
(三)在政府招投标时,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考虑;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激励措施。
第三十一条 行政机关和有关单位对有提示信息、警示信息记录的企业,应当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必要时可以实施下列信用监督:
(一)进行重点检查或者抽查;
(二)不将该企业列入各类免检、免审范围;
(三)不授予该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有关荣誉或者称号;
(四)不予出具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所需的合法经营证明;
(五)在政府招投标时,不予纳入或者取消其供应商资格。
除前款规定外,法律、法规、规章对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有限制登记注册、对外投资、行政许可、资质等级评定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二条 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的各类表彰评优、政府招投标等活动中,企业应当提供由信用信息中心提供的信用记录报告或者合法的信用评估机构提供的信用报告。
第六章 罚则
第三十三条 企业违反本办法规定,申报信用信息弄虚作假,造成严重后果或者其他不良影响的,由信用信息中心将该行为记入提示或者警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