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食品摊贩和城乡集市贸易的食品卫生
第十五条 城乡集市贸易的一般性食品卫生管理,即对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和对食品进行感官检查及查验证照等,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食品卫生的监督检验和技术指导,由卫生行政部门负责。
第十六条 食品摊贩和城乡集市贸易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有相对固定的场所,并设置相应的亭、棚或者车;
(二)营业时必须在明显位置张挂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健康证,人员与证、照应当相符;
(三)生产经营的食品应当新鲜、无毒无害,直接入口食品的感官性状应当良好;
(四)从业人员工作时,必须按照食品卫生要求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必须将手洗净,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或者戴戒指,不得在食品加工经营场所内吸烟;
(五)从事直接入口食品加工销售的,应当设置防蝇、防尘、防雨、防晒等设施,并使用卫生工具销售食品,钱款和食品应当分开放置;
(六)加工过程中应当将生、熟食品分开。
第十七条 餐(饮)具应当符合食品卫生和环境保护要求。
非一次性使用的餐(饮)具必须经消毒合格后方可使用。有条件的集市贸易,应当设置消毒场所;对不具备自行消毒条件的餐(饮)具进行集中消毒。
一次性使用的餐(饮)具不得重复使用。禁止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饮)具。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做好蔬菜农药残留量的监测工作,城乡集市贸易市场的经营者应当配合有关部门进行初步检测。工商、卫生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加强蔬菜销售中农药残留量的管理和监督。
第十九条 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城乡集市贸易市场的经营者,负责市场内公用卫生设施的配备、日常维护以及对场(院)内食品摊贩和其他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布局、划行归市等卫生管理工作;负责对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食品卫生的宣传培训,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出售食品的感官检查。
第二十条 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城乡集市贸易市场周围环境应当整洁卫生,其选址和设计布局应当符合食品卫生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