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条 举办学前教育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二)有固定场所和配套设施;
(三)有相应的资产和流动资金;
(四)有符合国家规定的保教人员。
第十条 第九条第(二)项所指固定场所和配套设施,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办学地点安全,环境适宜,采光、通风条件好;
(二)有符合学前教育设施建设标准的活动室、寝室、卫生间、盥洗室、保健室、办公用房和厨房,有条件的应当单独设音乐室、游戏室、体育活动室和家长接待室;
(三)有取暖、降温、供水等设施与设备;
(四)有必要的安全设施;
(五)寄宿制学前教育机构应当有隔离室、浴室、洗衣房、教职工值班室;
(六)托儿所和早教中心应当有喂奶室;
(七)有与其规模相适应的户外活动场地,配备一定数量的游戏和体育活动设施及器械;
(八)有符合安全、卫生要求和儿童年龄特点的桌椅、床、玩具、教具、图书、乐器、玩具柜(架)及保证学龄前儿童学习生活必需的其他设备和用品。
(九)具有相应的餐具、玩具、用具消毒设施。
第十一条 举办者申请举办学前教育机构应当依法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提出。教育行政部门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三个月内以书面形式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并送达申请人。
教育行政部门对批准设立的学前教育机构发给办学许可证;对不批准设立的,应当说明理由。
学前教育机构取得办学许可证后,应当依法到登记机关进行登记。
第十二条 学前教育机构可分为全日制、半日制、定时制和寄宿制等类型,可以分别设置,也可以混合设置。
第十三条 城市新建居民区、旧城改造和农村村镇建设,应当按城乡规划,配套建设与居民小区规模相适应的幼儿园。
配套建设的幼儿园应当按国家标准设计。配套建设的幼儿园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其用途。
第十四条 城市新建居民区和旧城改造配套建设的幼儿园,属于政府投资的,应当在竣工验收后三个月内移交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第三章 保育与教育
第十五条 学前教育机构应当为学龄前儿童提供健康的生活、教育、户外活动、动手操作的条件与环境,满足学龄前儿童多方面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