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六省区市七方经济协调会第十九次会议纪要及四个专题文件的通知

  (二)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要重点推进重要生态功能区、重点资源开发区和生态良好区的生态保护战略。一是对重要生态功能区实施抢救性保护,在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涵养区、重要湖库区、水土保持的重点预防保护区和重点监督区、江河洪水调蓄区、防风固沙区和重要渔业水域等重要地区,依法加大保护力度,对已经破坏的重要森林、高原、湿地、草原等生态系统进行恢复与重建。二是对重点资源开发区的生态环境实施强制性保护。加强在种植、畜牧、林业、水利、旅游、能源、交通、矿产等资源开发过程中生态环境的监管力度。三是对生态环境良好地区特别是物种丰富区实施积极性保护。充分利用自然保护区、功能保护区、生态示范区和环境优美小城镇四大载体,认真实施好有关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工程建设。同时要集中力量,联合加强重点区域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大西南地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7个关键地区,需要各方加强协作,集中力量,共同保护。在对川、滇、藏三省横断山脉“三江并流”区域实施大规模保护工程的同时,积极探索科学的资源开发利用模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长江、珠江、澜沧江流域有关省市要密切合作,提出加强保护和治理的总体规划,建立多层次、多功能、多效益的防护林体系。加强合作,共同保护三峡库区水环境,确保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目标的实现。广西、贵州要联合实施红水河流域石漠化综合治理和北盘江流域水土保持工程。云南、广西要联合实施南盘江水土保持工程。在红水河流域、滇东—桂西—黔南地区、“三江并流”区域联合建立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
  (三)加强科学研究,合理保护与建设生态环境
  要把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研究纳入科技发展规划,鼓励科技创新,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资源调查、生态恢复、水土保持、沙化治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生物产业发展等领域的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科技含量和水平。要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科学合理地进行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四)加大投入,共同建设秀美山川
  力争把大西南规划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证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投入。紧紧抓住国家关于今后国债资金重点投向西部地区和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领域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投资。同时要根据自身财力,积极筹集资金,增加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投入。要创造条件逐步建立流域补偿、资源开发补偿、遗传资源惠益共享的生态补偿机制。出台相关的优惠扶持政策,鼓励和调动社会力量进行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三、请求国家支持帮助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请求国家加大对西南地区实施退牧还草的力度,延长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补助政策的年限,提高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补助标准。
  (二)请求国家将西南地区天然林保护工程纳入国家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并建立西南边境森林防火补助体系。
  (三)请求国家在西南地区的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的重点预防保护区和重点监督区、江河洪水调蓄区、防风固沙区和重要渔业水域等重要地区,规划建设一批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
  (四)请求国家就三峡库区及其上游统一管理进行专项立法,明确治理目标和法律责任,理顺管理体制,落实投资渠道,建立出入境水质目标考核及奖惩机制、入境水质超标排污收费制度,做到有法可依。
  (五)请求国家帮助解决西南地区农村区域能源紧缺问题,增加西南地区各类小水电、沼气、太阳能、风能的开发建设力度,提高农村沼气国债项目补助标准。
  (六)请求国家将大西南地区石漠化和沙漠化治理工程及西藏草场的沙化、退化治理工程纳入“十一五”规划,并安排专项投资,加大治理力度。
  (七)请求国家加大对长江、珠江、雅鲁藏布江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投入力度,提高造林补助标准到每亩300元。切实解决西南地区高寒、高海拔和干热干旱河谷区造林补助偏低问题。在长江上游地区尽快启动实施长江防护林二期工程。
  (八)请求国家进一步加大西南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分年度安排环境综合整治计划和投资,并倾斜解决西藏等省区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问题,争取“十一五”期间立项并投资建设。
  (九)请求国家将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天然湿地保护和国家、国际重要湿地恢复列入“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并将西南地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事业费和国家级保护野生动物肇事补偿按事权划分纳入国家预算。

关于联合开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西南旅游经济的意见



  旅游业是西南六省区市七方的支柱产业,是西南地区加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为了充分发挥区域旅游资源优势,真正把西南地区建设成为我国极具竞争力和吸引力的特色旅游经济圈,各方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规划先行、突出重点、争取支持、积极宣传、打破封闭、紧密合作、及时开发”的总原则,整合旅游资源,统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切实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兼顾各方利益,为西南六省区市七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西南地区旅游业面临的形势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