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机床生产建设项目4项,总投资6.6亿元,项目建成达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15.6亿元,利润2.2亿元,税金1.6亿元,出口创汇700万美元。
3.电子产品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加强产学研结合,依托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学院、中电科集团电子第44所、第26所、第24所,以重庆普天、航伟光电、航天新世纪、金瓯科技、庆佳电子、重庆康佳、重邮信科、朝华科技等企业为骨干,重点在通信设备、光电子、集成电路等领域研发电子及通信设备。
发展重点:无线市话终端、TD-SCDMA第三代移动终端、多媒体信息终端设备、宽带无线接入设备、综合业务接入设备、卫星通信设备、通讯用集成电路、数码相机和数字有线电视机顶盒及调谐器。
到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130亿元(通讯设备50亿元、光电产品50亿元、集成电路30亿元)。
电子及通信设备建设项目22项,总投资25.6亿元,项目建成达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107.6亿元,利润21.3亿元,税金9.9亿元,出口创汇5700万美元。
4.船舶及配套产品制造业。依托船舶工业公司、长江轮船公司等,利用三峡工程库区形成后对特种船舶的需求和我市船舶工业的优势,开发生产各类船舶及配套件。
重点发展:挖泥船、江海直达散杂货轮、高速艇、滚装船、船舶废弃物收集处理专用船、化学品船、小型旅游船、工程船等各类专用特种船舶。保持增压器、燃油喷射装置、液压元器件、舰船用仪器仪表、导航装置等在国内的领先地位。
到2007年,船舶及配套产品制造业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
船舶及配套产品建设项目16项,总投资13.6亿元,项目建成达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34.8亿元,利润3.9亿元,税金1.6亿元。
(三)培育6类重点产品
1.轨道交通设备。以船舶工业公司、机电控股集团、重型铸锻公司等为重点,利用重庆市在全国首家兴建城市快速通道(城市轻轨)的机遇,引进日本城市轻轨列车所需的主要机电产品和控制系统的制造技术生产成套设备。组织力量进行技术攻关,为我国城市轻轨国产化提供重要装备。适应铁路货车提速重载安全战略需要,满足铁路货车产品在质量和档次方面的新要求,提高铁路货车及铁路部配件的生产能力。
重点发展:轨道车辆及转向架、PC梁铸钢支座、关节型道岔、信号系统、车场专用设备、轨道工程用射流风机、大功率高过载变频调速主驱动电机、气体绝缘空气开关设备以及铁路常规车型、特种车型及铁路部配件等。轻轨设备国产化率达到70%,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90年代中后期水平。铁路货车及部配件的生产继续保持相对优势。
到2007年,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
轨道交通设备建设项目8项,总投资7.8亿元,项目建成达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23.9亿元,利润3.4亿元,税金1.6亿元。
2.工程机械及大型结构件。以大江、重钢等企业为重点,利用军工、船舶、重钢等企业的大型冲压、铸锻、焊接、机加工设备等优势,与西安公路交通大学、交通部公路科研所或国外有实力的大公司合作,开发生产目前国内紧缺、依靠进口的工程机械和市场急需的各类大型钢结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