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6类重点产品——轨道交通设备,工程机械及大型结构件,水力及风力发电成套设备,模具,医疗成套设备,优质材料。
规划装备制造业重大建设项目130项,总投资240亿元,其中企业自筹105亿元,贷款及其他资金135亿元。计划征地6500亩。规划项目将进行滚动实施和调整。到2007年,全市装备制造业预计实现销售收入600亿元,2010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
四、重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重点
(一)建设4个国家级装备研发生产基地
1.内燃机研发生产基地。以长安、庆铃、百力通、重庆潍柴、康明斯、嘉陵、建设、宗申、力帆、隆鑫集团等企业为重点,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发挥我市机械制造业整体配套优势,利用汽车摩托车行业存量资产,壮大骨干企业,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内燃机整机与零部件协调配套、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的生产体系,实现多品种、多配套、大批量、系列化发展,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
重点发展:1.6—2200马力汽、柴油机系列产品。加强通机下游产品的研发制造,延长产业链,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并适应市场需求的农业收割、排灌、微耕、脱粒等农业机械和汽油发电机组、汽油水泵机组和植保机械等产品。
2007年,形成大、中、小产品系列,达到环保要求的汽、柴油机1200万台生产能力(其中出口达400万台),主导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进一步提升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保持汽车、摩托车发动机、通用汽油机等产品技术的国内领先优势,建成“世界通机制造基地”的雏形。
内燃机研发生产基地建设项目11项,总投资19.4亿元,项目建成达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52.9亿元,利润6.8亿元,税金2.7亿元,出口创汇2.7亿美元。
2.环保成套装备研发生产基地。以机电控股集团、四联集团、康达环保等为主体,通过自主开发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开发生产环保成套设备,产品总体水平达到国际20世纪末期水平,满足西部地区特别是三峡库区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需要。
重点发展:城市污水处理系统集成成套设备、船用污水处理成套设备、燃煤电厂烟气脱硫治理成套设备、城市垃圾处理、收运系统、环保自动化控制系统及在线监测仪表、天燃气加气站等成套装备、船用CNG成套装置、液化天然气成套装置。
到2007年,形成20套日处理污水5—10万吨成套装置、200套天然气加气站、10套30万KW以上燃煤电厂烟气脱硫成套装置、800套YDL连续再生产移动床干法脱硫除尘器、100套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成套装置和200台烟气脱硫风机、5000套船用污水处理系统、20万台环保控制及监测仪表的能力。产品总体达到国际20世纪末期水平,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满足西部地区特别是三峡库区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需要。
环保成套装备制造基地建设项目10项,总投资11.5亿元,项目建成达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27.9亿元,利润4.4亿元,税金2.2亿元。
3.仪器仪表研发生产基地。依托四联、华立、前卫等企业,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合作开发相结合,跟踪国际国内的技术发展趋势,以推进仪表智能化、系统网络化、软件工程化、应用综合化为目标,研究开发数字化、智能化工业控制系统和仪器仪表等产品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