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工作方针和“政府领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对不同类型疫区分别采取相应的防治策略,重视和加强健康教育,尤其是针对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教育;重视和加强与农业、水利、林业工程结合,改善自然环境,切实消灭钉螺。
二、目标
到2005年,漳浦、龙海、长乐三县(市)力争消除现有钉螺区,力争不再发现新的螺点与有螺地段;福清市、霞浦县要在2005年将现有钉螺面积减少50%以上,有效控制血吸虫病的流行;到2008年,福清、霞浦两县(市)将现有的残存钉螺面积压缩90%;到2015年,福清、霞浦两县(市)消灭现有的残存钉螺。其余县(市、区)继续巩固血防成果。
三、策略和措施
(一)原疫区监测。按照全国及我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坚持螺情、病情的经常性监测,进行新感染和外来人员调查。及时、有效地防止疫情的发生,巩固防治成果。
(二)环境治理。坚持以环境改造灭螺为主的治本策略,紧密结合经济开发、水利工程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及生态林建设,重点抓好投资少、见效快的长效型、根治型血防综合治理项目,铲除残存钉螺孳生的条件。各地要认真总结原螺区环境综合治理的经验,重点抓好有螺地区的环境整治工作。具体要求是,福清市现有的29\^2万㎡有螺面积要结合水利、农田建设,重点抓好东张水库低干渠、建新及香城水库渠道、市自来水源头的可洛溪等有螺环境的改造;霞浦县当前首要任务是尽快查清螺情,并根据有螺面积大小,制定灭螺中长期规划,并抓紧组织实施;漳浦县要对有螺地区的山坑溪流,进行综合治理工作;龙海市的有螺地区,要按照项目管理的要求,抓好“兴林抑螺”工程的落实。长乐市要结合水利建设对有螺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其他9个县(市、区)因多年来未认真开展查螺,除立即组织力量全面调查外,还要认真统计尚未改造的原有螺环境,然后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理的对策,限期改造原螺区环境。
(三)健康教育。切实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原疫区群众的忧患意识,自觉参与血防监测巩固工作。14个原疫区县(市、区)卫生、农业、水利等有关部门要运用一切行之有效的办法,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开展血防知识、形势和任务的宣传教育,以提高大家对血防工作的重要性、科学性和长期性的认识,使大家共同关心、参与血防工作。要结合爱国卫生运动、卫生城镇和新村建设,进一步搞好健康教育和改水改厕及环境改造工作,以改变不利于健康的传统种植、养殖和生活、生产习惯,增强原疫区群众的血防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