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积极推进农产品区域优化布局。油菜主要布局在黔北、黔中、黔东地区,马铃薯主要布局在黔西北、黔北、黔东地区,小麦主要布局在黔北、黔西北、黔西南地区,冬春早熟蔬菜主要布局在低热河谷地区、城郊区和工矿区。饲草种植结合生态畜牧大省建设发展规划,实行相对集中连片种植,突出示范效应,发挥规模效益。各地应结合自身资源条件和区域布局规划,在秋种中提出适宜本地的主要作物种植布局意见和主导品种名单。
(三)突出主推技术,提高单产水平。各地在大力推广主导品种的同时,要突出抓好配套提质增产、节本增效适用技术的推广,提高单产水平、土地产出率和生产效益。今年我省秋冬种主要推广的适用技术及指导计划是:旱地分带轮作多熟制950万亩,其中宽厢宽带种植50万亩;小麦包衣种80万亩;油菜育苗移栽550万亩,其中稻田油菜免耕移栽100万亩;“双低”油菜500万亩;油菜、马铃薯、蔬菜平衡配套施肥700万亩;绿肥留种基地15万亩;脱毒马铃薯300万亩;夏收主要粮油作物病虫鼠害综合防治面积500万亩。针对生产上的新情况和新要求,加强蔬菜无公害生产、稻田油菜免耕移栽、绿肥综合利用、马铃薯稻草覆盖栽培、旱地宽厢宽带种植等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继续由省财政安排资金,省农业厅组织实施100万亩优质油菜产业化示范工程和100万亩脱毒马铃薯高产示范工程。
(四)加强主体培训,大办示范样板。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秋冬种生产科技含量,促进生产规范化、标准化。今年,除继续组织好油菜育苗移栽、旱地分带轮作等传统技术的培训外,要突出抓好稻田油菜免耕移栽、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旱地宽厢宽带种植、绿肥综合利用、蔬菜无公害生产等新技术的培训。主要培训基层农技人员、村组干部和科技示范户。同时,选择公路沿线和重点产区,大力兴办示范样板,集中力量,整合技术,办出规模,突出规范,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大面积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五)抓好全程服务,保障生产发展。一是组织好种子、农资的调运、储备和供应。尤其要抓好油菜、小麦、脱毒马铃薯、饲草等良种的充足及时供应,提高良种覆盖率。加强秋季农资市场检查,杜绝假劣农资坑农害农,防止不合格投入品、禁用投入品投入生产。二是组织秋冬种订单生产。各地要根据现有资源和生产条件,围绕农产品加工流通市场需求,组织、协调、引导好秋种订单生产,特别是优势作物和特色农产品如优质油菜籽、特色蔬菜、优质杂粮等的生产,逐步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订单生产基地,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加速农产品的流通和转化增值。三是抓好信息和技术服务。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及时、准确地向广大农民群众提供政策信息、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安排生产,减少盲目性。要组织农技人员广泛开展技术指导、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深入田间地头现场讲解、实地培训,指导和帮助农民应用先进技术,做好农业生产的配套服务。组织好农忙季节的机耕机收和劳力互助调剂,切实提高秋冬种覆盖率。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统防统治和干旱、霜冻、冰雹灾害的防御,减轻自然灾害对夏收作物生产的影响。
四、加强对秋冬种工作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