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吉林省人民政府批转省教育厅关于贯彻实施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意见的通知

  (四)深化高中阶段教育改革,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整合优质高中和职业教育资源,调整学校布局,改造薄弱学校。扩大优质高中,提升县镇高中,创办农村综合高中,加快“示范高中”和“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步伐。吸纳社会资源,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到2007年,全省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超过60%,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适度,大中城市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高中阶段教育有较大发展。实现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教育手段现代化。
  (五)坚持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保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比例大体相当。积极扩大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广泛开展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培训。到2007年,力争使中等职业学校(含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规模超过30万人,高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规模超过20万人。年培训在岗职工、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120万人次以上。职业教育宏观供给能力能够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形成比较完善的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
  (六)积极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到2007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左右。加快教育对外开放步伐,我省出国留学人员和外国留学生的规模稳步扩大。教育质量有较大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得到全面落实。争创1—2所国内高水平、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重点大学,建设若干所国内同类院校先进水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国家及省部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教育的综合实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为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
  二、今后五年教育发展与改革的主要工作
  (七)提高对“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认识,各级政府必须千方百计发展教育事业。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强化整体推进与非均衡发展相统一的观念,大力抓好能起先导作用的关键环节,快速发展一部分地区、一部分学校,带动和支持其他地区和学校的发展。推进教育投资多元化,多渠道吸纳社会资金,整体推进全省教育迈向新的发展高度。
  (八)强化开放的和多维功能的观念,加强各类教育的协调和融通,促进社会文化资源和教育功能的有效整合。从学历教育向能力教育转变,从精英教育向全民教育转变。超越学校教育系统的局限性,实行教育、培训和服务一体化,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学习社会化、终身化和个性化的需要。明确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知识贡献,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服务。
  (九)解放思想,树立面向市场的观念。教育要进一步面向市场,更大效益地利用教育资源。改变过分依赖政府计划的局面,以市场需求为取向,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地为广大受教育者服务。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教育要在体制和人才模式、结构、建设等方面,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努力兴建大学科技园区,增强市场观念,注重经济效益。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