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
1.工作目标。
2005年全面实现生态省建设第一阶段生态经济发展的各项目标。生态经济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数量达到阶段性水平,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绿色、有机品牌产品数量居全国前列,确立吉林省绿色品牌大省形象,初步建立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基本框架。2005年增加绿色品牌产品328个(其中绿色食品60个、无公害农产品268个),绿色品牌产品累计达到900个(其中有机食品100个,数量占全国总数的60%;绿色食品300个,无公害农产品500个);绿色品牌产品生产企业和基地320个,年产量达到1000万吨,实现产值300亿元;绿色农产品生产面积占农业种植面积的20%;累计推介绿色品牌100个;建设绿色品牌产品销售中心25个;工业化系数大于0.12;绿色产业比重大于12%。
2.工作重点。
(1)继续抓好生态省优先项目建设。2005年计划建成70个项目,计划完成投资646亿元,累计5年完成建设项目233个,累计投资1888亿元,完成计划的100.5%。
(2)积极培育绿色品牌,扩大绿色产业规模。
一是扶持50个绿色品牌产品,进一步提高我省绿色品牌产品市场占有率。
二是对2004年生态省建设推介的40个品牌加大扶持力度,扩大企业生产规模,提高企业竞争实力。
三是积极发展家居绿色建材、环保绿色农资等产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努力实现产品生态化,提高绿色经济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形成一批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的品牌产品。
(3)抓好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的认证及生产基地监测与评价。
一是严格按国家标准抓好60个绿色食品、270个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工作。
二是选择15个县(市、区),搞好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生产基地环境监测与评价工作。
三是做好优势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与评价。
(4)完善绿色品牌产品市场体系。2005年进一步扩大销售网络,在广州、南京、厦门以及省内有条件的县(市、区)增设8个绿色品牌产品销售中心,扩大覆盖范围。
(5)进一步做大叫响长白山品牌。
一是在通化市以“健康产业发展”为主题,召开第三届中国长白山生态经济合作会议,继续深入研究长白山区域合作的有效机制。
二是深入开展长白山生态产业的整合,研究鼓励企业发展生态化项目的政策。组织长白山区域的5个市州围绕发展长白山生态经济确定10个重点产业和10户龙头企业。
三是组织编制《长白山生态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以及《长白山生态食品发展规划》等专项发展规划。
(6)积极组织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活动。
根据国家关于开展3年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活动的要求,紧密结合我省建设生态省的实际,深入开展技术创新、基础管理、监督检查、宣传教育等活动,把生态省建设与国家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紧密结合起来,以国家组织开展各项活动为契机,加快推进我省生态省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