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大“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专项整治,坚决查处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违法行为。要严格执行《
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按照取缔非法、控制总量、加强监管、完善自律、创新体制的要求,切实加强对“网吧”的整治和管理。要不断强化未成年人不得进入营业性“网吧”等措施,统一安装“网吧”终端过滤软件,封堵有害内容,打击违法行为。要依法治理利用电子邮件、手机短信声讯台等传播有害信息,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违法行为。要进一步推进我区中小学校校园绿色网络活动室建设,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健康上网、文明上网,为未成年人提供健康有益的绿色网上空间。
(二)加大出版物市场的“扫黄”“打非”力度,全面查禁各类非法出版物。建立健全图书、报刊和音像制品的审读、审看制度,坚决查处淫秽、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类出版物,严厉打击政治性非法出版物和以未成年人为主要对象的口袋本图书和不健康卡通画册。要采取有力措施清理整顿各类小报,清除不健康广告信息,查处含有色情、凶杀、暴力、恐怖等有害内容的游戏软件。对进口未成年人精神文化产品的标准要从严把关,防止境外有害文化的侵入。
(三)强化文化市场的日常监管,不断净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对书报刊市场、电子出版物市场和营业性“网吧”、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的日常监管,严厉打击违法接纳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网吧”、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的行为。进一步优化校园周边环境,中小学校园周边200米内不得设有营业性“网吧”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不得在可能干扰学校教学秩序的地方设立经营性娱乐场所。要大力推行文化市场管理“有奖举报”、“失察追究”和“累进惩罚”制度,鼓励广大群众及时发现和举报不法业主的违法活动;规范执法人员的行为,防止执法犯法或渎职现象,以及依法打击不法业主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七、不断强化三种体制机制,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一)健全领导体制,增强责任意识。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和改善领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党委主要领导要负起政治责任,认真了解和分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状况,及时研究和解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问题。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目标考核体系以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范围,作为创建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的重要标准,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二)完善工作机制,形成整体合力。要建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机制,有关职能部门和群团组织,要按照任务分工的要求,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具体任务予以明确界定,形成涵盖学校、家庭、大众传媒及所有社会组织的,集教育、管理、活动、娱乐、咨询、辅导于一体的立体网络,确保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条块结合、整体推进,目标一致、职能明确,互相衔接、不留空白。各级文明委要在同级党委的领导下,担负起重要责任,采取切实措施,从领导力量、组织机构、人员编制、工作经费等方面充实和加强各级文明委的办事机构,使其更好地履行职能、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