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中小学德育课的课程体系建设。要严格按照《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及《
关于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和《关于在中小学进一步加强诚信教育的通知》精神,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和学生思想实际,不断推进德育课的改进创新。要拓宽德育教学的渠道,把爱国主义、中华传统美德、革命传统、民主法制教育统一于教材之中,渗透到各门课程特别是语文、历史等课程的教学之中,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要改进德育教学方法,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循序渐进地实施道德教育,要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讨论的方法,使德育课成为中小学生喜爱的课程,真正入耳、人心、人脑。要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有效机制,改革德育评价方式,建立科学的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以及家长、班主任、学生和学科教师共同参与的德育行为评价方式,对学生道德行为进行科学评价。要紧紧抓住改革课程设置、教材教法和考试评价制度三个环节,系统设计,整体推进,下决心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为中小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条件。要改进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结构,促进中小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健康心理的形成。各中小学校要将法制教育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做好聘任法制副校长的工作,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法制教育。要在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珍惜生命、远离毒品”教育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邪教教育,坚决防止毒品、邪教进校园。要重视做好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转化和矫治工作。
以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
中小学生守则》为重点,深化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规范养成教育。通过开展经常性的常规教育活动,使学生逐步达到新《规范》和《守则》的要求,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要重视解决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充分发挥校外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要建立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制度,鼓励各中小学校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各种富有趣味的校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各中小学生参加足够的社会实践公益活动。全区各中小学校要组织学生,每学期至少看一场电影、观摩一场艺术演出、参观一次教育场馆、参加一次社会实践公益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