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见[失效]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推进农机管理体制、服务机制创新,促进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推动我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小康建设进程。
  (二)奋斗目标。力争到2010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2000万千瓦,农业机械总值达到100亿元,拖拉机拥有量达到38万台,配套机具达到72万部。主要机械化作业水平:机耕达到50%,机播达到30%,机收达到20%。农机经营服务总收入达到60亿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比例下降到30%。
  (三)基本原则。要充分发挥市场农业机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质量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依法管理的原则。进一步优化结构、保障安全,保护环境,提高质量和效益,努力推进我省农机事业的全面发展。
  三、调整结构,优化布局,突出农业机械化发展重点
  (一)调整装备结构。在确保总量稳步增长的前提下,着力调整大中型机械与小型机械、动力机械与配套机械、种植业机械与农村其他各业生产所需机械的比例,以总量调整带动存量优化,以存量优化促进结构升级,走量效并重、协调发展的路子。开发引进适应结构调整的新型农机具,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农业机械装备新框架。在生产上,要努力实现由主抓农作物生产的机械化向全面提高种植业机械化和农林牧渔业等“大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转变;由农田作业的机械化向农业生产全过程机械化转变。
  (二)优化区域布局。在河西和沿黄灌区,以玉米、棉花、制种、牧草、畜禽养殖及农产品加工关键技术和机具为重点,为农业机械化向农业和农村经济各个领域渗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陇东和中部旱作农业区,要着重抓好大宗优势农产品生产和生态建设机械化,以此带动畜牧、马铃薯、林果、蔬菜、花卉、中药材等生产机械化发展。高寒阴湿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重点发展农、畜、特产品加工机械化和运输机械化,有效改变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生产方式。大中城市郊区,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观光农业、无公害农畜、水产品及其副食品生产机械化,满足城镇居民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
  (三)突出发展重点。一是集中解决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问题。重点推广使用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关键环节和棉花、油料、糖料、薯类等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技术和经济实用的机具。二是大力发展机械化旱作节水技术。重点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行走式灌溉技术与复式作业机具、机械坐水播种技术。三是加快发展牧业机械化技术。主要是牧草播种、收获、加工、贮藏等机械化技术。四是设施农业工程机械化技术。重点应用环境控制设备、设施内安全低污染设备、微灌及小型成套耕作机械设备。五是积极推广草原改良和人工草场建设机械化技术。主要是用机械化手段改良重度退化草场,加大人工草场建设力度。六是引导和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技术。重点推广产地加工和初加工技术。七是做好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重点是利用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技术和设备,对畜禽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八是继续推广节本增效机械化技术。重点推广应用化肥深施、精少量播种、机械植保、深耕深松等技术。
  四、创新机制,强化管理,促进我省农业机械化事业健康发展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