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

  2.积极培育、充分发挥食品行业协会、学会等组织的作用并普及食品安全基本知识,提高全民食品安全意识,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3.利用新闻媒体和多种形式,围绕食品安全法律知识、安全保障体系、信用基础知识、食品安全知识、事故案件、信用典型案例等搞好宣传和教育工作。
  4.在新闻媒体开辟“食品安全专栏”、创办《食品安全信息周刊》。将每年的5月份确定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宣传月。
  (三)建立信用制度体系
  通过信用征集、评价、披露、分类管理、奖惩等制度的制定,规范种植、养殖、食品加工和经营行为,切实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保证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1.制定食品安全信用征集制度。主要包括如实反映各行业和企业食品安全信用的各类信息、内容、标准和要求等。
  2.制定食品安全信用评价制度。主要包括各部门各行业食品安全信用的评价机构、评价指标、评价原则、评价等级、评价方法、评价效力及消费者、消费者协会的信用评价等。
  3.制定食品安全信用披露制度。主要是制定规则,明确规定食品安全信用的披露机构、披露原则、披露方式、披露要求;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查询系统,形成让加工者、经营者、管理者知晓的信息披露机制。
  4.建立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管理和奖惩制度。各试点县(市)、区政府和市政府相关部门,要根据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信用评价结果的差别确定不同的监管力度,实行分类监管,充分发挥食品安全信用差异对企业的奖惩功能。一要对长期守法诚信企业给予宣传、表彰、支持和扶持,并建立长效保护和激励机制。二要对严重违反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制假售假等严重失信的企业,采取信用提示、警示、公示,取消市场准入,限期召回商品及其他行政和经济处罚方式进行惩戒。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三要充分发挥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引导市场的功能和作用,积极开展消费者评价、建议、投诉活动。
  5.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信息共享制度。各职能部门之间要做到食品安全信息的互联互通,保障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四)初步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管理服务系统
  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管理服务系统是信用制度体系能够切实执行的保障系统,主要有:
  1.食品安全信用管理系统。明确食品安全信息征集、评价和披露三个环节中相关部门的责任和工作程序。
  2.食品安全信用服务系统。明确社会中介机构的服务内容和服务程序等。
  3.食品安全全程监管系统。对农产品从品种、栽培、土壤、用肥、田间管理、采收、加工、运输、贮存、市场销售到餐桌的全过程进行监管,逐步形成长效的监管机制。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