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整治水产品药物残留超标行为,组织开展水产养殖用药的监管和指导。(水利部门牵头,农业、工商部门负责)
(2)配合省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定期发布我市蔬菜农药残留例行监测结果,使蔬菜农药残留平均超标率下降4—6个百分点。(农业部门负责,工商部门配合)
(3)加强对食品添加剂使用的监管。组织开展对食品生产企业使用添加剂的专项整治,使面粉、肉类、儿童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基本消除滥用添加剂的违法行为。(质监部门牵头,卫生部门负责)
(4)严查用非食品原料加工制作食品行为。重点落实“十查十禁”任务,检查米(面)、食用油、酱油、醋、米粉(线)、腐竹、干菜、肉制品、水产品、酒类产品等加工点,禁用陈化粮、矿物油、地沟油、吊白块、回收过期变质食品、工业用双氧水、毛发水、敌敌畏、甲醇、甲醛等非食用物质。(质监部门牵头,卫生、工商部门负责)
(5)抓好阶段性检查和工作效果评价。按照“谁发证,谁负责”、“谁主管、谁监督”的原则,对粮油、肉、蔬菜、果品、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等食品源头污染的治理进行综合监督和阶段性检查,组织有关部门对重点品种整治效果进行评价。(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牵头,各相关部门共同负责)
2.加强对食品生产和加工环节的监管
(1)强化农产品、林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与监管。加大农产品、林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无公害农产品、水产品、畜产品、林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养殖小区、示范农场、出口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力度,新建无公害经济林标准化生产基地2个,推进产地环境污染监控工作。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工作。(农业部门牵头,水利、林业部门负责)
(2)加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严格审查和发放许可证。加强对调味品、米面制品、食用油、肉及肉制品、乳制品、保健食品、清真食品、月饼等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并强化食品生产环节的日常监督和检查。清理和整顿已获得卫生许可证的食品生产企业,对不符合生产条件的企业要吊销或收回许可证。严格按标准审查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调味品、冷冻饮品、方便面、饼干、罐头、速冻米面食品、膨化食品等10类生产企业,不具备条件的企业不发给食品生产许可证。同时加强对获证企业的监管,凡不具备确保产品质量条件的生产企业及产品都要退出市场。要进一步重视对清真食品生产基地的建设。(质监部门牵头,卫生、民委、工商部门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