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办和创办好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节会赛事,是创造旅游“热点”,促进旅游产品销售和提高旅游市场知名度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今后几年内,要在进一步巩固、提升、引导和推出我省传统的、已有市场影响力的节会赛事产品基础上,重点创办好以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六大节会赛事活动”,争取每两个月掀起一个旅游高潮。
1.继续办好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从1998年开始举办的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目前已成为亚洲地区规模最大和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旅游交易盛会。我省于2001年和2003年已成功地举办了两届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今后要继续配合国家旅游局和国家民航总局办好两年一次在昆明举办的国际旅交会。一方面要在改善软硬件设施和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办会规模,提高交易会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国际旅游交易会提供的平台和机遇,把我省更多的旅游产品推向海内外旅游市场。
2.继续办好中国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一是进一步突出特色,将其办成云南省知名的旅游节庆活动;二是进一步增强国际性,扩大邀请海内外团体、人士开展各国旅游风情展演等,将其办成有较强市场吸引力的专题旅游节庆活动;三是改革办节方式,逐步形成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为主的旅游节会赛事产品。
3.进一步办好中国(云南)国际花卉展。为了促进国内外花卉及园艺业交流,加强企业的贸易往来与合作,提高中国(云南)花卉产业的竞争力,从1995年开始,云南省贸促会与荷兰HPP公司已成功举办了七届中国(云南)国际花卉展。今后应继续办好中国(云南)国际花卉展。
4.举办中国云南国际名人高尔夫邀请赛。云南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具有开展高尔夫休闲运动旅游的良好条件。今后应继续每年举办中国昆明国际名人高尔夫邀请赛,提高其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5.创办中国云南国际民族服装服饰博览会。依托云南民族风情多姿多彩,民族服装服饰五彩斑斓,具有开展民族服装服饰展示展演的优越条件。通过举办“中国云南国际民族服装服饰博览会”,汇集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各国民族服装服饰进行展示、展演、展销,同时广邀世界各国服装界人士开展“民族风格时装大赛”和“国际民族之花模特大赛”等活动,以此作为宣传、展示我省民族文化的“窗口”,并逐步将其培育成为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上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节会赛事。
6.创办中国—东南亚(东盟)国际旅游论坛。云南毗邻东南亚、南亚,有着十分良好的区位条件。自1994年在昆明举办了“湄公河流域国家旅游发展研讨会”后,我省与次区域及东盟各国旅游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并通过各国的共同努力,使次区域和东南亚成为国际旅游市场上的又一新的旅游热点,同时成为全球接待国际游客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为进一步加强与东南亚各国的合作与竞争,应争取在我省举办中国—东南亚(东盟)论坛。通过论坛探讨进一步拓宽合作的空间和领域,探索新的合作方式,提高合作水平;同时,在论坛期间举办“中国—东南亚(东盟)旅游技能大赛”和相关活动,进一步提高我省在东南亚和国际旅游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加快云南旅游发展的阶段及重点
加快云南旅游发展,全面实施旅游发展倍增计划共分两个阶段。2004—2005年为启动倍增计划,实现旅游恢复和振兴阶段;2006—2010年为全面实施倍增计划,加快旅游发展阶段,各阶段主要任务目标和实施重点如下。
(一)启动倍增计划,实现旅游恢复和振兴阶段
2004—2005年既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两年和进一步消除“非典”影响,实现全省旅游恢复与振兴的两年,也是启动旅游发展倍增计划,加快旅游发展的关键两年,对全面实现旅游发展倍增计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制定《云南旅游发展倍增计划》,确定加快旅游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并将目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各有关部门、各地(州、市)和各单位,纳入各责任单位近期工作和“十一五”计划中,并认真抓好组织实施,实现旅游发展倍增计划的良好开局。
这一阶段的发展目标是:2004年要实现接待海外旅游者13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4.2亿美元,使国际旅游全面恢复;接待国内旅游者55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00亿元,旅游业总收入超过330亿元。到2005年,接待海外旅游者15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5.1亿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60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20亿元,旅游业总收入达到360亿元,超额完成“十五”计划目标。
这一阶段的实施重点是:
——完成“一个中心、五大旅游区”的区域发展规划,建立区域协调机制,筛选重点建设项目,开发区域旅游新产品,加快六大旅游区的开发和建设。
——全面启动“六大旅游产品基地的建设”,抓好以滇池、抚仙湖、玉龙雪山和腾冲省级旅游度假区为重点的休闲度假基地建设;以宜良、澄江、大理、滇池湖畔高尔夫球场,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昆明团结滑草场,禄丰中国恐龙园等为重点的康体娱乐旅游基地的建设;以昆明、玉溪、大理为重点的会展商务基地建设,加快昆明国际会展中心的改造;大力开发生态旅游产品,培育和建设以香格里拉、怒江大峡谷、元阳哈尼梯田等为代表的一批特色鲜明的生态旅游基地;以民族风情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民俗风情旅游园和民族村寨为重点的民族文化旅游基地的建设;以红塔烟草旅游基地、云南红葡萄酒业观光基地、罗平万亩油菜花观光基地、思茅万亩茶园、蒙自万亩石榴园和滇中花卉生产基地为代表的工农业旅游基地建设。
——抓好“八大旅游重点工程”的实施。加快昆明、红河、文山、腾冲等新机场的建设,争取开工建设大—丽旅游铁路和泛亚铁路云南段,推进交通干线高等级公路和重点旅游景区公路建设,加快澜沧江—湄公河国际黄金旅游航线的开通;争取实现全省新建、改造1000座旅游厕所的计划;培育和建设石林、世博园、云南民族村、丽江、大理、香格里拉、西双版纳、腾冲、罗平、陆良彩色沙林、元阳哈尼梯田等一批精品名牌旅游产品;推进昆明、大理、景洪争创最佳优秀旅游城市,丽江、潞西、玉溪、保山、安宁争创优秀旅游城市,加快创建旅游经济强县的进程;推进云南旅游信息化工程建设,基本完成省级旅游信息平台建设,初步建成“三网一库”的雏形;建立省旅游安全救援指挥机构,初步建立以云南迅协旅游救援中心为基础的旅游安全救援系统;加强旅游标准化工作,制定《云南省旅游经济强县标准》、《非星级旅游住宿设施考核标准》、《旅行社宣传广告规范》、《农家乐旅游接待规范》;确定云南旅游主题形象和旅游视听识别系统,启动对外促销网络建设,组建云南旅游宣传促销理事会,加大海内外旅游市场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