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腾冲、阳宗海、泸沽湖、普者黑等省级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建设,将其培育成为国内重要的旅游度假区。
——建设和培育一批以满足省内居民城市休闲、节日度假为重点的旅游休闲度假区。
2.开发建设康体娱乐旅游基地。针对人们对康体娱乐旅游的新需求,开发和建设以高尔夫旅游为重点的康体娱乐旅游墓地,提升云南康体娱乐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抓好高尔夫旅游的发展,加快高尔夫球场设施建设,推进高尔夫球俱乐部、高尔夫球协会的发展,培育有影响力的国际高尔夫赛事。
——把红塔体育基地和海埂、呈贡等体育训练基地建设成为国际体育名队训练基地,吸引更多的国内外知名体育运动队前来训练比赛,带动康体旅游的发展。
——加快以禄丰中国恐龙乐园、抚仙湖北岸游乐城、嵩明国际赛车城等为重点的大型娱乐项目的规划和建设,改造、扩建和提升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曲靖影视城、昆明团结滑草场等一批康体娱乐设施。
——策划和组织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大众参与性的康体娱乐旅游活动,不断开发和推出康体娱乐旅游新产品。
3.开发建设会展商务旅游基地。充分发挥云南毗邻东南亚、南亚的良好区位优势和四季如春的气候优势,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加快会展商务旅游基地的开发和建设。
——加快会展商务基地建设,争取在5—10年内把昆明、玉溪建设成为面向东南亚的国际会展商务旅游基地,把大理、西双版纳、腾冲、曲靖等建成次级会展商务旅游基地,在重点旅游区和休闲度假地着力发展一批中小型会展中心。
——加大各种会展设施的建设力度,加快昆明国际会展中心的改造,逐步形成集展览、贸易、购物、住宿、餐饮、康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国际会展商务中心。
——培育会展企业和中介组织,借鉴国际会展商务管理经验,加快会展专门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会展商务组织管理水平。
——加大会展商务促销宣传和会展招徕力度,大力开拓和发展会展商务旅游产品。
4.开发建设生态旅游基地。依托云南独特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开发生态旅游产品,培育和建设各种特色鲜明的生态旅游基地。
——依托“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把滇西北开发建设成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基地。
——依托西双版纳、高黎贡山等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开发建设热带雨林和森林生态旅游基地。
——依托独特的地质地貌和种类齐全的喀斯特景观,开发建设以石林、溶洞、峰丛、沙林、土林、火山、泥石流等为重点的地质科考科普生态旅游基地。
——充分发挥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优势,开发建设以版纳植物园和野象谷、云南野生动物园、维西萨马阁、昭通大山包等为重点的动植物生态旅游基地。
5.开发和建设民族文化旅游基地。把加快云南旅游发展与民族文化大省建设和文化产业建设相结合,开发和建设民族文化旅游基地,大力推进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
——重点抓好云南民族村、版纳傣族园、德宏景颇风情园和丽江黄山乡、昆明团结乡、大理喜州镇等一批特色鲜明的民俗风情旅游景区(点)的规划和建设。
——重点抓好大理、景洪、瑞丽、丽江、香格里拉、沧源、西盟、腾冲、巍山、会泽等一批民族风情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
——重点抓好一批以民族风情、民族歌舞和地方文化为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景区和表演项目的规划和建设,加快对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的发掘、保护和利用。
——进一步提升和办好以“泼水节”、“三月街”、“火把节”、“三朵节”、“目瑙纵歌节”、“花脸节”等为代表的民族传统节庆活动,增强云南旅游的吸引力。
——加强对各种文物古迹、文化古城、古建筑的保护和利用,加快对各种文化、古迹、遗址博物馆的建设,不断提升云南旅游的文化内涵。
6.开发和建设工农业旅游基地。依托云南的特色工业和农业,大力发展和培养一批工农业旅游基地。
——建设工业旅游基地。突出红塔烟草旅游、云南红葡萄酒业观光、云南白药、澜沧江百里长湖水电工业旅游和个旧、东川矿业旅游等工业旅游基地的建设,完善旅游接待设施,组合观光游览线路。
——建设农业旅游基地。重点抓好滇中花卉生产、罗平万亩油菜花观光、西双版纳天然橡胶园、思茅万亩茶园、蒙自万亩石榴园、洱海梅果等农业旅游基地的培育,展示农业栽培种植技术、农产品生产过程,运用丰富的花卉资源开展天然的美容健身项目等。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依托农家乐、民族村寨、生态文化示范村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三)强化旅游硬件建设,实施“八大旅游重点工程”
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云南旅游的硬件设施和条件已有了较大的改善和提高,但与周边主要旅游接待国家和国内旅游发达省区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因此,为加快发展,实现旅游倍增计划,必须进一步强化旅游业的硬件建设,通过实施“八大旅游重点工程”,全面改善和提高云南旅游硬件设施条件和水平。
1.实施旅游通达条件提升工程。重点抓好以航空、铁路和公路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和提升云南旅游的通达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