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快淘汰落后生产力,依法推行清洁生产。紧紧围绕我省经济结构调整目标和环保目标,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对未按国家规定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及已被取缔、关停但又死灰复燃、擅自恢复生产的“十五小”、“新五小”(指小煤矿、小钢铁、小炼油、小火电、小玻璃和小水泥)要坚决依法淘汰、关闭。通过关小保大,为优势企业的发展置换出更加广阔的环境空间,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坚决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对国家产业政策明令禁止及不鼓励发展的项目,坚决不予审批。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评价制度,坚持环保一票否决制。同时,要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土地审批制度,未经国土资源部门同意占用的土地建设项目,各级审批部门不得申报和审批。要认真贯彻落实
《清洁生产促进法》、《关于加快推行清洁生产的意见》(国办发〔2003〕100号)。根据山西省的实际,选择焦化、钢铁、水泥等行业20个企业作为试点,以企业为主体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各市经委(经贸委)要会同环保部门做好清洁生产审核工作,遵循企业自愿审核与国家强制性审核相结合,企业自主审核与外部审核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有序开展。清洁生产方案优先实施无费、低费方案,中、高费方案要纳入企业规划和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推进清洁生产示范试点工作,同时开展创建节约型清洁型企业试点,积极推广先进企业经验。
(四)抓好节能降耗,缓解煤电油运紧张状况。要制定科学的能耗指标,依法加强对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管理;要运用政策、法律、经济等调控手段,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降低高峰用电负荷,制定科学考核办法,实行“节奖超罚”。全力优先保障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实施清洁生产的企业,对本地区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处于全省同行业末尾的,要给予限电和经济处罚,抑制高能耗行业盲目发展,扶优限劣,促进电力资源的合理利用。从电力、化工、冶金、焦化等高耗水行业入手,采用先进的节水工艺技术,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要加大工业节水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的研发制造,扩大以渗灌、喷灌为主的先进农业节水灌溉设备的生产能力,为农业节水灌溉提供设备保证。全省大中城市应当对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实现中水的再利用。要在高炉和焦炉相对集中的工业集群地,实行煤气集中利用,以钢铁、焦化企业为依托,综合利用排空放散的煤气发电或生产化工产品。要抓好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项目建设,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的条件,对在建的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项目进行监督。必须采用循环流化床锅炉和高效脱硫除尘设备,采用空冷工艺、干除灰等先进的节水技术,实现粉煤灰全部综合利用,不造成二次污染。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防止借国家鼓励发展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和当前电力紧缺的形势,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小火电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