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推进互联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校园网安全管理,大力推进德育进网络工作,引导未成年人文明上网。在保证安全文明的前提下,校园网要定期对学生开放。按照取缔非法、控制总量、加强监管、完善自律、创新体制的要求,加强对网吧、电子游戏厅等社会文化场所的整顿与管理,坚决落实“未成年人不得进入营业性网吧”等规定,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抓紧研制安装封堵不健康内容的过滤软件。推广运用“绿色上网”软件,为家长督促未成年人文明上网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各有关部门要依法治理利用电子邮件、声讯电话、手机短信等远程通讯工具和群发通讯传播有害信息、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违法行为。
(十五)创建安全文明的校园及周边环境。建立学校安全文明长效机制,完善聘任法制副校长和“一校一警”制度,规范聘任程序,加强人员管理,落实工作职责,健全约束激励机制。实施“校园净化工程”,开展中小学生“远离不良文化”专项教育活动。积极营造环境优美、精神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以创建“绿色学校”为载体,促进校园绿化、美化和净化。专项整治校园周边的乱摆卖行为,经营副食品的商场和店铺要按照法律规定悬挂“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的承诺牌。坚决贯彻落实“不得在干扰学校教学秩序的地方设立经营性娱乐场所”的规定,全面清理整顿学校周边的经营性娱乐场所。加强学校周边地区的治安巡查,及时查处滋扰学校、侵害学生的社会不良团伙和不法分子。
(十六)遏制社会不良因素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坚决依法严厉打击危害未成年人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做好流浪乞讨儿童、卖花童、卖唱童、擦车童、弃婴的社会救助工作,积极干预父母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侵害被监护的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对于心灵遭受创伤的未成年人,全社会都要备加关心和爱护。条件成熟的社区可探索招募、配备专业青少年社会工作者途径,帮助未成年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坚决扫除“黄赌毒”现象,重点清查和取缔学校周边和社区的非法出版物市场,严厉查处传播淫秽、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出版物的行为,坚决查处含有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和恐怖、残忍等有害内容的游戏软件产品,加强对玩具、饰品等行业的监管,杜绝“流氓玩具”、“恐怖玩具”流入市场。所有营业性歌舞厅、酒吧、夜总会以及其他不适宜对未成年人开放的文化娱乐场所,必须设置明显的禁入标志,不得对未成年人开放。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法人和自然人,要依法予以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