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

  (六)加强人格和心理健康教育。人格教育强调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统一。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运用正确的社会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来控制自己的行为,追求知、情、行的统一,避免知、情、行相互冲突的多重人格。将德育和美育有机结合,通过多种艺术形式,陶冶情操,丰富个性,重视情绪、情感、气质、动机、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激发未成年人的情感道德良知。培养未成年人的自我调节与控制能力、独立思考与自主判断能力、适应环境与承受挫折的能力,引发其明理、觉悟和警醒,形成坚强和独立的性格。加大对社会广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关注,注重心理生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加强心理辅导,培养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卫生、教育部门要密切合作,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建立心理咨询室,定期安排学校专业心理教师为社区未成年人提供有效的心理咨询、辅导服务。
  (七)加强法制和社会问题教育。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法制思想教育,使未成年人尊重法律,遵纪守法,有效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继续抓好《中小学法制教育读本》的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法制教育实践,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模拟法庭和组织参加审判旁听等形式,使广大未成年人知法、懂法、守法,增强运用法律保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广泛开展“珍惜生命、远离毒品”教育和“崇尚科学、反对迷信邪教”教育,教育学生珍惜生命,远离毒品,拒绝邪教,健康成长。加强艾滋病、吸烟、酗酒等社会问题教育,结合消费知识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建立正确科学的消费观念,能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明辨是非,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和各种违法行为。完善工读教育,积极教育和转化行为不良学生。
  三、精心打造学校、家庭、团队和社会共同建构的未成年人教育网络
  (八)充分发挥学校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学校教育要确立育人为本、德育为首观念,改变重智育轻德育的错误倾向。科学调整德育工作思路,不断提高未成年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不断创新德育途径和方法,寓教于乐,提高实效。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综合实践课程教学,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提供宽松的空间和时间。发挥考核、评价的约束和激励作用,进一步完善考试招生制度和学生综合表现评定办法。教育行政部门每年要确定一至两个主题,精心设计方案,在全市中小学统一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逐步减轻教师在竞赛方面的过重负担,引导教师把精力集中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上来。充分关注和深入研究初中学生、民办学校学生、进城就业务工子女、单亲家庭子女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帮助他们成人成才。加强工读学校和残疾人学校的建设和管理。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做到德为人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以自身的举止言行教育引导学生。要在教职工年度考核、职务评聘和评先评优活动中纳入师德师风建设内容。改革德育课教师职务评聘制度,完善中小学、特殊类学校和德育基地教师职务评聘序列,促进德育课教师队伍的稳定和素质的提高。动员社会各界推荐热心未成年人教育、德才兼备、有责任心的文艺家、教育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法律专家、企业家、模范人物、文明市民以及“五老”人士(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担任校外志愿辅导员,有计划地邀请他们进课堂、开讲座、组织有针对性的道德实践活动。在全市中小学设立心理健康教师岗位,落实职务聘任制度和持证上岗制度。选拔和鼓励德才兼优的教师担任班主任,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班主任业务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范畴,提高整体素质。改善班主任待遇,充分调动班主任工作积极性。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