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发展蓝莓产业的目标及策略
根据我省的资源条件和国内外蓝莓产销发展现状,我省发展蓝莓产业的基本目标是:到2007年,在东部山区发展蓝莓种植1.5万亩,年实现种植产值7500万元,加工产值(按初加工果汁计算)3亿元。到2010年发展蓝莓种植5万亩,年实现种植产值2.5亿元,加工产值10亿元。把蓝莓产业初步建设成为与山葡萄产业具有相当规模,档次更高,效益更好,在国际蓝莓市场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新型产业。
发展蓝莓产业的基本策略是:
(一)科学规划,适区发展。适区种植是发展农作物,特别是果树生产的重要原则。根据蓝莓的生物学特性和我省的自然条件,发展蓝莓生产应主要在白山、通化、延边、吉林、辽源等五个市、州的酸性土壤上进行。要在发展耕地栽培的同时,积极发展仿生抚育性生产,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科学地利用林下、林缘、沼泽及参后地和退耕还林地发展蓝莓生产。要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培育建立蓝莓专业村、专业乡。要把发展蓝莓生产与发展其他种类的浆果及可榨汁水果有机结合起来,以提高自然资源和企业加工资源的利用率。
(二)培育龙头,加工先行。蓝莓的生产特性和其市场取向决定这一产业的发展必须以强有力的加工型龙头企业为先导。要积极向社会各界宣介蓝莓产业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使尽可能多的工商企业了解蓝莓、认识蓝莓、投资蓝莓产业的龙头性项目建设。要坚持多种经济成份、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广泛动员各方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蓝莓产业的发展。要集中力量,坚持少而强,避免低水平群体扩张,走高起点、大规模、外向型的龙头建设之路。要坚持开放带动战略,加强对外合作,以资源换资本,促进我省蓝莓优势资源与发达地区的强大资本、先进技术、现代管理的结合,积极谋求与域内外大型知名企业的结合。
(三)围绕龙头,订单种植。鉴于蓝莓的产业特点,蓝莓的生产种植必须实行严格的订单制度,每一片基地,每一户生产都必须有明确可靠的订单。切不可一哄而起盲目发展,不能为吸引加工企业落户,在没有订单的情况下进行大规模种植,不能先发展后找订单。要妥善解决没有种植规模企业不敢投资建厂,没有加工企业农户不敢规模种植的两难问题。坚持龙头基地互为依托,合作开发,风险共担,以诚信为基础,合同为依据,法律为保障,同步建设,共同发展。
(四)选用良种,专育专供。品种在农业产业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蓝莓种类品种众多,目前我省野生、培育及引进的各种蓝莓约有百余种,每个种类及品种间,在生长习性、品质特征、产品用途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发展蓝莓生产过程中,首先要定准产品的市场取向,然后选择相应的品种,再选择适宜的种植基地进行种植。试验证明,我省应以发展矮丛和半高丛蓝莓为宜。为确保种苗纯正优良,发展规模化蓝莓生产,种苗必须要与相关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或有资质的企业订购生产或合作繁育,进行专育专供。
(五)坚持绿色有机,实施标准化生产。蓝莓作为营养保健型水果,必须保证其生产过程的绿色无公害。因此,发展蓝莓生产必须严格选择纯净的生产环境,组织实施生产。要坚决杜绝违禁农药的使用,并实行严格的产品质量检测制度。特别是对出口产品的生产,必须按照进口国的标准进行定向生产。各龙头企业应根据产品生产要求,制定本企业的栽培生产标准,并在所属基地生产中实行。省有关部门也将尽快制定颁布长白山蓝莓栽培生产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