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进一步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加快农村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维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保持农村社会稳定。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放开粮食购销市场,落实好对种粮农户的直补政策,转变粮食企业经营机制,维护粮食市场秩序。搞好免征农业税试点,加大相关配套改革力度,研究解决税费改革中的新问题。进一步按照“依法、规范、自愿”原则,推动土地使用权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增强支农服务功能。抓紧组建农业保险公司,拓展农村保险业务。
四、积极发展服务业
(十五)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打破地区、行业和所有制界限,积极培育和发展超市连锁、专卖连锁、餐饮连锁、药品连锁及其他连锁业,逐步拓宽连锁业涉足的品种。在长春、吉林两市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率先组建4-5个大型连锁企业。大力推进以吉菜开发为龙头的餐饮业,培育和发展天景食品、新月蔬菜、皓月牛肉等吉菜原料基地,重点建设同达生态园组群等吉菜开发项目。
(十六)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大力发展旅游业,重点推介中华名山长白山、世界文化遗产集安高句丽、电影主题公园长影世纪城、中国自然奇观吉林雾凇“四大”精品,“十大”特色旅游产品和30条旅游精品线路。加强长白山、集安高句丽遗迹、净月、松花湖、北大湖、查干湖等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2005年全省预期接待海内外旅游总人数50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20亿元。积极发展会展业,突出发展汽车、农业及食品、科技和教育等11大系列的会展活动,把长春农博会、汽博会以及食品博览会打造成品牌。加快发展房地产业,进一步放开搞活住房二、三级市场,加快公房出售,规范房屋租赁市场;加强物业管理,2005年全省大中城市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30%。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开展社会救助、福利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再就业服务和健身服务。抓好社区建设工程,加快社区基础设施建设,2004年建成1482处社区办公和活动用房,实现全省社区用房全覆盖;2005年建成运营一批以连锁商业、家政服务和养老托幼为重点的产业化项目,推进智能化小区示范工程建设。
(十七)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业,围绕五大产业基地建设,积极整合现有资源,发展一批服务范围广、配送能力强的现代物流企业群体;2005年,长春、吉林两个物流中心和四平等7个较大城市的物流结点初具规模,建成50个左右现代物流企业;重点构造依托汽车、石化、冶金和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的进向、销向物流体系,推进长春汽贸、吉林玉米和省农资物流中心建设等。信息服务业,积极推进政府、企业、社会公众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快吉林粮食管理信息网络平台、农产品监测预警预报系统及省级农业数据中心、企业信息网和全省电子商务应用平台、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金融保险业,争取和支持境外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到我省开展金融和保险业务。加快培育会计师、律师、审计和产权交易事务所,以及公证、咨询、资产评估组织等中介服务机构。
五、积极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十八)积极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抓紧制定并实施全省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规划,推进国有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国有中小企业民营化进程。引导国有资本向关键领域、优势产业和重点企业集中,在吸收外部资金、整合现有资产的基础上,发展壮大一批大型骨干企业;规范有序地退出一批。加快劣势企业破产步伐,在3年内完成列入国家政策性破产企业的破产工作,搞好相关调查摸底,确保今年内有30户以上企业实现政策性破产,逐步实现企业从政策性破产向依法破产转变。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建设,2004年基本完成市州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组建工作。加快建立和完善产权市场,规范交易行为,降低交易成本,尽快形成和完善国有资本进退有序、合理流动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