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保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比例大体相当,力争使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规模超过30万人,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规模超过20万人。年培训在岗职工、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120万人次以上。
———稳步发展高等教育,努力提高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5%。
———初步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评价、使用、培养、吸引、留住优秀人才的管理体制和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动的运行机制。
———培育科技市场,发展科技中介组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力争我省高校转化60项重大高新技术成果。
———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项目计划(2004-2005年),完成61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项目,争取在谋划对全省经济发展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有所突破。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年均增长30%左右,达到1200亿元左右,比2000年增长两倍左右。
———加快信息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应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工业、农业、服务业取得实质性进展,开发建设满足各行业需要的基础性信息系统,初步形成社会各领域应用信息网络技术的格局。
三、重点任务
(一)加强区域性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抓住科技部支持建立东北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机遇,制定我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行动方案,加快科研力量整合,提升我省有优势的高新技术领域、产业与资源开发方面的科技创新能力。突出抓好中药现代化与生物制药技术、现代农业技术与转基因工程技术、清洁汽车制造技术、科学检测与装备制造业用精密仪器、激光与半导体照明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重点领域创新体系的组建发展工作。抓好现有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成果孵化器等科技基础设施的技术装备改造,提高现有科研仪器设施装备水平。利用好科技资源,逐渐实现省内科技资源的互惠共享,形成东北三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共享的协调机制。
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建设。2004—2005年,要研究制定《吉林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明确2010年前我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对策;开展科技资源普查与监测工作,总结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的经验,进一步建立完善科技资源共建共享和科技资源管理新的运行机制;积极参加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试点工作,努力形成若干个国家和区域平台,提升我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层次和水平。今明两年,重点建设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和全省科技互联网络信息服务平台,推进科技资源、信息共享。同时,着手进行国家、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平台,基础性、公益性的数据资源库、动植物种质等资源库平台,科技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和网络体系平台,共性技术开发、成果工程化、产品测试、技术信息交流等专业化平台建设。
继续推进“产学研”联合和省院、省校合作。围绕五大产业基地建设所面临的重大瓶颈技术问题,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发、联合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省院、省校合作要着重提高合作质量,积极拓展新的合作领域和合作形式。强化吸引一流人才加盟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政策措施,重点支持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带头人和35岁左右具备学术带头人培养前途的后备人员,确保科技重点领域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