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自觉坚持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技为先导、质量为核心、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进名牌战略在全省各行各业的贯彻实施,巩固、发展和壮大我省名牌产品规模。引导企业不断追求卓越,改进质量,推动全省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上水平、上台阶。推动各行各业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真正走可持续发展和质量效益型道路,全面提高我省一、二、三产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
(二)总体目标。通过持续不断地实施名牌战略,努力形成一批真正体现山东制造业水平的山东名牌和中国名牌产品,带动和发展一批有相当经济规模的名牌生产企业和企业集团。到2005年,形成60个代表山东制造业质量水平、具有行业排头兵地位和市场竞争优势的中国名牌产品;到2007年,山东制造业的中国名牌产品达到100个;到2010年,山东制造业的中国名牌产品达到130个以上,创出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名牌,从根本上提高我省基础产业、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整个制造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三)重点领域。一是结合东中西城市群建设、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和发展园区经济,形成一批名牌产品、名牌企业、名牌行业、名牌区域和名牌城市。二是围绕“三个亮点”和改造提升六大传统行业、发展36大类骨干产品的要求,将轻工、纺织服装、化工、机械、建材、冶金、食品等传统工业和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等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培育发展名牌的重点产业。三是推动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形成重点企业和企业集团。四是在交通运输、旅游餐饮、商贸流通、物业管理、电信邮政、医疗卫生等服务行业中培育“服务名牌”,繁荣和发展服务业。五是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动植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发展高产、优质、安全、生态、高效农业,形成一批名牌农产品。
三、主要措施
(一)制定规划,狠抓落实。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名牌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围绕省委工作会议提出的经济发展目标,摸清本地、本行业的名牌产品发展状况和质量水平,组织制定名牌产品培育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要选择一部分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做好帮助、服务和培育工作,为企业创名牌创造条件。省有关部门要组织对我省企业和产品的质量状况进行摸底调查,分析山东产品的科技水平、质量水平、环保技术水平、竞争优势以及存在的差距,研究制定有效措施。
(二)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大力开展名牌创建活动。要认真总结推广青岛“质量兴市”和“名牌兴企”的经验,发挥海尔集团、海信集团等名牌企业和省政府质量奖企业的典型示范作用,引导各地培育、发展名牌产品。济南、淄博、烟台、潍坊、威海等地区已经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拥有较强的技术开发能力,有一批知名企业和品牌,具备了培育名牌集群的基础,应进一步加大推进名牌战略的工作力度,实现新的突破。要发挥我省家电、纺织、食品、机械等优势行业的辐射作用,带动其他行业发展名牌。要以主导产品为中心、以产业为纽带、以配套促聚集,搞好上下游产品的衔接,形成关联度紧密的产业链。各地、各行业要从实际出发,在新建项目和招商引资过程中,注重培育名牌、引进名牌,努力形成一批产品名牌化、市场国际化、组织集团化、经济规模化的地区和行业。在与外商合资、合作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和发展民族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