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阶段的任务是总结去年试点经验,摸清各街道(乡镇)所属社区的基本情况,统一认识,拟定方案,通过培训、现场交流会等形式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二)第二阶段:实施建设阶段(2004年3月至2006年10月)。这一阶段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提出的城市社区老龄工作“3587工程”,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全面推开。要利用社区建设中的现有资源,充分拓展为老服务的内容和项目,积极发挥各涉老职能部门和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作用,构筑社区为老服务五大网络:
1.养老保障网络。主要依托劳动、民政等在街道(乡镇)和社区建立的社会保障和救助服务站为组织机构,完善养老保障和服务。
2.医疗保障网络。市卫生局要按照《2003——2004年宁波市老年人社区卫生服务实施意见》(甬卫发〔2003〕152号),抓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点)的建设,强化对老年人的社区卫生服务,建立和完善老年人健康档案并发挥作用。
3.生活照料网络。不断完善生活照料服务体系,培育和发展市场化的服务系统,如81890服务平台、求助热线电话等。对生活困难的需要生活照料的老年人,宜采取政府买服务、社会参与结对、低偿、无偿等解决方法。同时,各社区要因地制宜大力开展邻里互助、爱心门铃、爱心服务卡、敬老包月卡等形式,构筑社区为老服务体系。在社区公益性就业岗位开发中,应将为老服务列入公益性就业岗位。
4.文化教育网络,组织老年人兴趣爱好小组,发挥“星光老年之家”等老年活动室阵地作用,保证日常活动正常进行。经常组织开展老年文艺、娱乐、教育、体育健身等活动。文化、体育、教育部门应加强对社区老年人参与社区文化体育教育活动的指导。
5.权益维护网络。宜在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内设立法律服务站,有条件的社区也可设站,对老年人法律咨询要服务到位,对侵害老年人权益的案件依法及时处理,对困难老人合法权益受损,应给予法律援助。结合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做好《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普法宣传工作。
(三)第三阶段:总结验收表彰阶段(2004年、2005年、2006年10月至11月)。
在2004年至2006年三年内的每年10至11月按照年度目标,由各县(市)、区做好“3587工程”进度考核验收,市老龄办进行抽查验收,总结经验。2005年10月或2006年10月表彰一批老龄工作先进社区。
各县(市)、区要结合实际,按照三个阶段的工作步骤,制定具体的实施贯彻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