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蔬菜及潮汕小菜
蔬菜生产历史悠久,素以良种多,技艺精,单产高而远近闻名。“白沙”牌蔬菜种子享誉大江南北及东南亚。潮汕小菜,风味独特,著称海内外。目前,蔬菜产业化链条较为完整,既有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基地,又有蔬菜种子开发研究单位、示范培训中心以及蔬菜加工厂、较大规模的蔬菜专业批发市场等。汕头市中心区和潮阳、潮南的沿海沿山地带发展蔬菜生产潜力较大。
1.2.1.2、特色水果
我市地处亚热带,有较多的特色水果。潮汕蕉柑、三棱橄榄、乌酥杨梅、乌叶荔枝、红场青梅、狮头油甘、“灶香”香蕉、樟林林檎、溪南草莓、南澳桔红等为特色名果。而水果加工及果酒业也有一定的生产规模。
1.2.1.3、特色水禽-狮头鹅
狮头鹅是我国唯一的大型肉用鹅,也是世界最大型鹅种之一。目前,主要饲养基地为龙湖区新溪、澄海区上华、莲上、溪南、隆都等镇以及汕头市中心区,发展空间较大。
1.2.1.4、优特水产品
我市有较长的海岸线和优良的海湾,境内有练、榕、韩三江,江河密布,有丰富优特水产品资源,如紫菜、太平洋牡蛎、杂交鲍鱼、罗非鱼、青蟹、龙须菜等等。
1.2.2、特色农业区域化发展日益成型。全市涌现一批万亩连片的粮食、蔬菜、水果、水产商品基地,以及一定规模的花卉业,初步形成以汕头市中心区为主的鱼禽蛋菜产业基地,练、榕、韩三江平原的优质粮产业基地、沿山地带的环山果林基地、江河水网地带及南澳岛的水产养殖基地等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
1.2.3、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市上规模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66个,涵盖种植、畜牧、水产以及加工、流通等行业,共带动农户22.47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35.2%。农业龙头企业逐步成为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体力量,有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2家,年创产值15.1亿元,市场交易额32.25亿元,带动农户16.29万户,户均增收1211元。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了农业产业链,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扩大了农业发展空间,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发展潜力。同时,我市民间资本较为充裕,资金、技术有一定的优势,适宜发展民营农产品加工业。从目前农产品加工的种类看,已覆盖优质米、凉果、蔬菜、水产品、禽畜品等精深加工及相关的食品工业。较大型的有汕头大洋集团、侨丰集团、粮丰集团、大印象集团、金平区的铭丰速冻厂等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中小型企业也呈星火燎原之势,发展形势喜人。
1.2.4、标准化生产起步良好。全市制定实施的地方性农业标准累计达到73项。白沙牌萝卜品种系列、蝴蝶兰组培快繁、潮汕橄榄菜等3个产品系列列入省级标准。建立了白沙萝卜、潮阳乌酥杨梅、澄海无公害蔬菜等5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潮汕蕉柑、樟林番荔枝、金玉三棱橄榄等15个市级农业示范区。取得“广东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56个,面积9.4万亩,同样步入全省的先进行列。农业品牌有新的发展,汕头大洋、侨丰、铭丰等一批蔬菜、水产品加工出口龙头企业取得HACCP认证,粮丰牌优质米、玉蕾牌橄榄菜、蓬盛橄榄菜、白沙牌蔬菜种子、大印象保健茶、绍河珍珠等被评为广东省著名商标。玉蕾牌潮汕橄榄菜、潮汕贡菜取得产品原产地地理标志认证。“金丝香米”等9个产品取得“绿色食品”认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