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充分整合、挖掘全省旅游资源,建设河北旅游资源库和旅游信息网络系统,提高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大旅游资源宣传力度,树立河北旅游形象,推动京津冀旅游一体化发展。
2、推动旅游企业上网工程,提高宾馆饭店、景区(点)、旅行社等旅游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水平,鼓励旅游企业开展网上营销,开办网上旅游业务。
3、加强信息技术在旅游宣传促销、旅游市场管理、旅游行政宏观管理和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力争在旅游信息查询、旅游网络预定、旅游接待实时监控等旅游业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普遍应用信息技术,从而建成全省旅游综合网络平台。
四、主要措施
(八)加强领导,协调推进。广泛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主导产业快速发展是提高我省传统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由传统产业大省向传统产业强省转变的有效途径,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要把信息技术应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优先安排,重点支持。信息产业、发展和改革、科技、交通、农业、商务、国资管理、中小企业等管理部门要加强协调,相互配合,共同促进信息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和普及。
(九)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优惠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已出台的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以及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的若干政策规定,鼓励传统产业领域开发和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技术和产品。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围绕产业发展所需的关键性、共性、前沿性技术和软件进行联合公关。支持相关行业软件开发部门转向产业化发展,对于符合国家政策的软件企业和软件产品,按照相关政策规定享受退税、免税、减税等优惠税收政策。引导企业提足用好技术开发费和固定资产折旧费。
(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多元化、多渠道的资金保障体系。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引导企业加大信息技术应用资金的投入。每年要安排一定数量的信息产业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传统产业改造急需的关键共性技术和软件的开发及推广应用,科技三项资金、产业研发资金、挖潜改造资金和中小企业发展资金重点向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项目倾斜,用于支持信息化示范企业、产业基地、工业园区、重点建设项目的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化建设。
(十一)实施典型示范工程。围绕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着重抓好医药、钢铁、化工3个工业领域信息化示范项目。重点培育30家重点企业以实施制造资源计划和企业资源计划为主的企业管理信息化示范工程,推进300家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建成5个示范性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和50个示范性特色商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