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继续实施“985工程”和“211工程”,努力促进高水平大学建设。
瞄准国家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做好与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共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作,支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继续实施“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设;做好与教育部共建合肥工业大学工作,支持合肥工业大学通过重点学科建设,积极争取滚动进入“211工程”建设行列;继续实施安徽大学“211工程”建设,以学科建设为核心,全面提高安徽大学的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使其初步形成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多学科协调发展、若干学科或学科方向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或接近国际水平的教学研究型综合大学。
6.加大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力度。
大力实施“皖江学者计划”,到2007年,在省属高校省级以上重点学科设置特聘教授和讲席教授岗位100个,并面向国内外招聘岗位人选,造就一批新世纪学科带头人,提升我省高校教学科研整体水平和学术地位。
继续调整和实施安徽省“高校‘十五’优秀人才计划”。进一步完善培养措施,力争到2007年,遴选150名拔尖人才、300名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450名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促进高校学术梯队建设。进一步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培养,继续开展高校青年教师科研项目资助计划。
7.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
深化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模式改革,建立并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机制和创优机制,完善开放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加快推进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全面启动“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建设。初步形成符合现代高层次、高质量、高素质人才培养要求,符合安徽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要求的培养体系、培养制度和培养机制以及科学合理、符合实际、具有较好导向性和操作性的研究生教育工作评价体系和管理机制。
8.启动“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计划”。
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工作,调整结构,优化布局,凝炼科研目标,加大科研基地建设投入,加强政策扶持和引导,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完成并推广试点高校企业的改制工作;组织高校科研人员,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积极承担和参与省科技攻关、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技计划项目,努力实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大力推进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重组优化科技资源,提高高校科技竞争力。实施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建设计划。
9.大力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保证社科研究的正确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增强人文社科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重视基础研究和新兴学科研究,推进学科建设。注重成果质量,在出精品上下功夫。遵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管理的规律,进一步完善科学公正的评审立项、项目检查和成果鉴定机制。加强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做好人文社科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和应用工作。广开经费渠道,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三、实施“新世纪素质教育工程”
10.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重点,切实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重要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从深化对中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和基本道德教育入手,在中小学持续开展诚信教育和法制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大纲、
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改革中小学思想、政治、品德课程,促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切实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加强各级各类学校的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创建安全文明校园。进一步加强校外教育工作,加强青少年校外活动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努力为青少年校外教育创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