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解决农村耕地撂荒问题的通知

  农村耕地撂荒的原因很多,情况复杂,各地要认真研究,大胆探索,制定解决耕地撂荒的长效机制。要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有效流转。对因无力耕种又不愿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要引导其采取转包、出租或入股的方式流转;对自愿交回承包地的农户,要按照法定程序接受并依法重新发包;对弃农经商或长期外出务工无法耕种长期撂荒的耕地,要通知撂荒农户限期复耕,不能按期复耕的可与集体签定协议,委托集体经济组织代为管理和进行流转。各地要加强农村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积极扶持农村土地流转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真正建立起解决耕地撂荒问题、促进土地有序流转的有效机制。
  四、积极培植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努力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
  零星分散的土地经营效益低下,既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也是形成耕地撂荒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把提高当前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作为解决耕地撂荒问题的重要途径,大力培植和鼓励农村的各类大户、农业企业,积极接纳农户流转出来的土地进行规模化种植。要明确农业业主的法律地位,维护合法权益,保护正常生产。要积极引导外出经商、务工和无力耕作的农户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业主经营。要鼓励农业业主跨地区承包或租赁撂荒地进行农业生产,并创造良好环境,促进健康发展。
  五、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各地要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作为解决撂荒地问题的重要措施。交通、林业、水利、国土、农业、扶贫开发等部门要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撂荒地突出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耕作条件,提高土地产出效益。要加强塘、库、堰的产权制度改革和管护,提高排涝抗旱能力。对自然灾害造成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土地,可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给单位或个人,进行综合整治和开发。
  六、加快撂荒地区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农产品布局是解决土地撂荒的重要手段。各地要根据本地的产业优势和土地资源特点,以市场为导向实施好产业调整项目,实现产业合理布局。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及时调整产品种类和生产规模,最大限度地降低经营土地的风险,提高经营效益。加强特色农产品的市场营销,加大优质农产品的宣传推介力度,建立健全农产品展销窗口,努力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增加农民经营土地的收益。
  要积极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在“公司+农户”基础上,走“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基地+专业组织+农户”的路子,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将农民的种植风险降到最低限度。要通过各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等把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整合起来,实行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科学化管理,提升土地的产出效益。要逐步建立农民参与流通和加工领域内的利益分配机制,使企业和农民在生产经营中成为利益共同体,从而提高和稳定土地的收益。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