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提高茶叶加工水平。充分利用已有的茶叶生产基地,在相对集中的茶园附近建立茶叶粗加工厂,加快茶叶加工基地建设。配合茶叶粗加工布局,建立规模较大、设施先进的茶叶精加厂,粗细加工配套,提高茶叶加工质量,增加茶叶产品附加值。
(五)抓好茶区基础设施建设。要统筹协调以工代赈、扶贫开发以及其他能与茶叶产业发展相结合的资金,重点解决茶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茶叶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创造条件。
(六)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和茶农的组织化程度。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茶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引导茶区的县、乡、村组建茶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社,为茶农提供技术指导、资金扶持、物资供应、储藏、加工、运输和信息服务等,逐步发展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
(七)加强质量管理和科技投入,提高茶叶品质和科技转化率。茶区各级政府、茶叶企业和茶农,要强化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质量,以适应茶叶市场的不同需求。一是制定并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标准,提高产品质量;二是根据市场需求,加强茶叶保鲜、储藏、包装技术和茶产品深加工及新产品开发等工作,采取技术引进与自行研究相结合,特别是加强同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合作,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三是加强科技推广网络建设,健全各级茶叶技术推广组织,加强先进技术的培训与推广,提高茶叶生产者的素质;四是鼓励茶叶企业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加快生产设备的更新,提高茶叶产品质量。
(八)实施名牌和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对我省茶叶传统名优品牌,要按照《
商标法》有关规定,统一商标注册,鼓励跨企业、跨区域有偿使用名优品牌,实行合作开发、联合经营、联手开拓市场,逐步形成1—2个在国内外市场有知名度的品牌。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名优产品市场宣传,提高我省茶叶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积极培育和发展茶叶龙头企业,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鼓励茶叶企业通过改制、联合、兼并、重组等多种形式,整合现有资源,实现低成本扩张,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带动茶叶产业发展。
四、加强领导,搞好服务,推进茶叶产业发展为了加强对陕南茶叶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和综合协调服务,省上成立由省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省级有关部门为成员的茶叶产业发展领导协调小组,研究解决茶叶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同时组建陕南茶叶产业发展专家顾问组,为陕南茶叶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服务。陕南各级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把发展茶叶产业作为发展当前区域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大事来抓,加强领导,健全机构,落实责任,推进发展。省级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增强服务,促进发展。加大对茶叶产业发展的资金扶持力度。省级财政设立100万元的茶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扶持优质示范茶园和种苗基地建设,茶叶新品种引进繁育、试验示范、推广,茶叶生产技术的集成配套和茶叶实用技术推广培训等。陕南各有关市、县、区也要根据财力状况,建立茶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茶叶产业发展。省农业厅、扶贫开发办、林业厅、水保局等部门要将农业生产、扶贫开发、退耕还林、小流域治理、农业综合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等项目与陕南茶叶产业发展相结合,在计划安排、项目布局、资金投入等方面,对陕南茶叶产业给予重点扶持。充分发挥茶业协会的职能和作用。茶业协会是连结茶农、茶叶企业与政府的桥梁和纽带。各级政府要鼓励和支持茶业协会的发展,充分发挥协会组织、协调、服务等职能,增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行为。各地茶叶协会要积极为各会员提供信息、咨询、技术、经营、培训、法律等服务,帮助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共同推动我省茶叶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