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努力扩大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到2007年,力争建成3所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示范性职业学校和10个示范专业点。
4、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城市要重点加强对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工、技师的培训;开展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进城务工人员培训以及做文明市民方面的培训。农村要重点抓好农业产业化培训和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到2007年,城市培训人数每年达到50万人次,农村达到100万人次。
5、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快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积极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到2007年,全市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40%以上。省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受过研究生教育的比例分别达到50%和15%,教师学历达标率达到80%以上。
6、完善和落实就业准入制度。到2007年,凡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的职业(工种),新增劳动力必须全部持证上岗。现有在职人员要普遍通过职业培训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各级各类职业学校的相关专业全部实行“双证书”制度,毕业生获得“双证”的比例达到90%以上。
二、深化职成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
(四)各县(市)区政府要依法对本区域职成教育实行“四个统筹”,做到:
1、统筹规划。根据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劳动者素质的要求,研究制定本地职成教育发展规划,并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协调推进各类教育的发展,必须使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保持合理的比例。
2、统筹政策。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行业组织,按照上级的有关规定制定和落实支持职成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在教育机构设置、职成教学校招生、经费筹措、建设征地、规费减免、实习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毕业生就业等方面,给予切实有力的扶持。
3、统筹办学。大力办好骨干示范职业学校和乡镇成人学校,指导支持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举办职成教育学校,依法规范各职成教学校的办学行为。
4、统筹资源。打破部门、行业和学校类型的界限,整合和有效利用现有各种职业教育资源,不断扩大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石家庄市区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工作,由发改委牵头,教育、劳动、财政等有关部门参加,从2004年开始进入实质性运作,力争三年完成调整任务。区办职业学校三年内实现并存校(职中与初中)的剥离。县(市)办职业学校的调整,根据县域内教育资源实际情况进行统筹,在调整中确保职业教育资源不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