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和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从前三年计划执行情况看,经济增长目标可能提前、超额完成,而社会发展目标完成难度较大。同时,社会失业增加、收入差距扩大、弱势群体保障不到位、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滞后、社会信用公德亟待加强、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增加等问题仍然突出。
可持续发展受到严峻挑战。“十五”计划实施三年,全省耕地保有量已低于预期调控目标15.8万公顷,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总量超出预期调控目标1.47万公顷;资源消耗速度加快,工业用电、用煤和用油相对于工业增加值的弹性系数创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最高;煤电油运出现严重的供给矛盾,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进一步凸现;工业废水和废气排放量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增加,酸雨发生频率提高,地下水普遍受到污染,环境保护形势不容乐观。
为更好地实施“十五”计划并为今后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发展的要求,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今后的发展中,要进一步把握好以下问题:
(一)坚持以人为本,把扩大就业作为优于经济增长的目标
过去我国物质产品短缺,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增加物质供给。随着社会商品出现供大于求,买方市场基本形成,经济发展的任务已从增加物质供给转向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扩大就业应成为政府发展经济的首要目标。就业是获取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更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要改变只有增加物质供给才能促进经济增长的片面认识,树立扩大就业也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的观念,立足于更多地通过扩大就业带动经济增长。要从扩大就业的角度进行制度设计和政策创新,把调整就业结构作为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通过推进城市化和大力发展服务业,努力降低一产从业人员比重,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要积极发展吸纳劳动力多的产业、行业,注重扶持中小企业,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鼓励采取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努力实现社会充分就业。同时,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帮助特殊困难群体实现就业。
(二)注重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优化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
消费、投资、出口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弹性高于投资、出口,能够促进经济持续、平稳增长。目前,我省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低水平重复建设、脱离实际超前建设、盲目建设等投资活动尽管能拉动当前经济增长,但不可能形成有效供给,从长期看反而会加剧供过于求的矛盾,降低经济增长质量,容易导致经济的大起大落,并引发通货膨胀等问题。为此,必须正确认识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花大力气压缩不必要的和过度超前的投资项目,把工作重点更多地从扩大投资转向扩大消费,着力提高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三)着力提升内资企业竞争力,增强聚敛财富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