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产业。人气旺,商气才旺。在第三产业上重点抓好旅游、会展经济和文化产业。继续突出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两条主线,抓好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在打造五大精品旅游区的同时,引导“农家乐”健康发展。抓好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推广警民共建安全文明旅游区的做法和经验。以旅行社为重点,抓好优质服务,打造一流品牌。抓紧做好9月份的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和“十一黄金周”的准备工作。重视抓好会展经济,尤其要努力把成都建设成为西部会展之都。
4.投资。我省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必须确保投资力度不减。要创造条件,加快进度,争取提前竣工一批;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的项目,适时调整一批;对能源、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调整建设时序,积极争取新开工一批;对国家大力支持的农林水利、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国防建设等薄弱领域的项目,积极储备一批,千方百计完成全年投资2380亿元的目标。同时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民间资金投资,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
5.开放。现在四川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在外的形象也越来越好。目前关键是要在项目的跟踪落实上下功夫,既注重国内外大项目的引进,又积极承接产业的梯度转移,进一步提高开放实效。一是跟踪四川—香港合作发展周、四川—澳门合作发展周、泛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等活动签约项目的落实。二是跟踪在川落户的88家国际知名大公司信息,寻求新的合作发展机遇。三是跟踪推广各市(州)对外开放的好典型、好经验,进一步提高全省的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6.群众生活。发展经济,最终要体现在城乡人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不断改善上。就业是民生之本。必须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作为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来抓,广开就业门路,落实好各项扶持政策,让更多的群众能就业。要切实搞好“两个确保”和低保。认真解决好失地农民和拆迁户的生产生活问题。继续抓好扶贫开发。对涉及群众生活和安危的问题,要急事先办,特事特办。
(二)优化资源配置,化解四大难题。通过深入推进“三个转变”,更多地运用市场机制解决经济运行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
1.解决好建设用地紧缺问题。继续抓好土地市场的清理整顿,推进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一是“保”,就是要确保国家政策支持的项目用地,建立“快速通道”,提高手续报批和办理效率。二是“调”,就是要把着眼点放在调整优化用地结构上,依法清理,盘活存量,用好闲置土地。三是“控”,就是要严格控制耕地,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同时要提高土地的投资密度,实现土地、产业的集约发展。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