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2004年上半年
经济运行情况及下半年经济工作安排的意见
(川府发[2004]16号 2004年7月28日)
最近,省政府对全省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了认真分析,对下半年经济工作作了安排。经省委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省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比预料的大,但取得的成绩比预料的好。各地区、各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坚决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奋力推进“三个转变”,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保持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上半年全省完成生产总值2768亿元,增长13.5%,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从经济运行情况看,主要有三大特点:
(一)有效供给不断增强。
一是粮食生产能力有所提高,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上半年全省小春粮食产量663万吨,增加42.9万吨,增长6.9%。油采籽产量165万吨,增加9.1万吨,增长5.8%,创历史最高水平。畜牧业产值达到399亿元,增长8.2%。出栏肉猪3554.3万头,增长7.7%,出栏牛、羊分别增长11.2%和16.7%。全省小春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752万亩,增加125.2万亩;油菜播种面积1221.5万亩,增加13.1万亩。优质小麦播种面积达到746.5万亩,增加248万亩;“双低”油菜播种面积达到832万亩,增加130万亩。预计全省大春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651.8万亩,增加146.8万亩。
二是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支柱产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上半年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1009.7亿元,增长19.3%,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去年同期的52.2%提高到53.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705亿元,增长26%,增幅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8.3个百分点。五大工业支柱产业实现增加值544.7亿元,增长32.9%,增速高出全省工业平均水平6.9个百分点。成都、德阳、绵阳、攀枝花、乐山、内江、宜宾7市工业增加值增长较快,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66.2%。
(二)有效需求持续扩大。
一是宏观调控效应逐步显现,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上半年全省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10.4亿元,增长25.1%。其中,民间投资完成720.3亿元,增长31.3%,比国有投资高16.2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64.9%,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全省竣工投产和加快建设的80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81.3亿元,重点建设资金到位196.4亿元。福堂水电站3#机组试运行发电,遂宁至重庆高速公路、四川盆地油汽田勘探开发等工程进展顺利,宣汉罗家寨气田等工程实现开工目标,亭子口水利枢纽、古叙矿区石屏一矿等工程的前期工作取得新进展。宏观调控效应逐步显现,投资增速逐月回落,1—3月增长35.8%,1—4月增长33.7%,1—5月增长29.4%,1—6月增长25.1%。国家严格控制的行业,投资增幅回落更加明显。钢铁、水泥、电解铝、焦炭、电石等重点控制行业投资增长2.2%,比1—5月回落9.5个百分点;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4.5%,比1—5月回落14.8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6.8%,虽比1—5月略高,但受商品房新开工面积下降15.8%的影响,后期增长趋势必然受到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