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我市农村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1、力争用2年时间,完成我市“普九”攻坚任务:马山、隆安两县要在2005年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以上,初中阶段入学率达95%以上,青壮年文盲率在5%以下。上林县要通过国家“普九”验收。已经实现“两基”达标的县(区)人民政府要切实做好“两基”巩固提高的规划和部署,扎实推进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努力改善办学条件,重点加强农村初中和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建设,改善学校卫生设施和学生食宿条件,提高实验仪器设备和图书的装备水平。要突出抓好农村初中防辍工作,降低农村初中辍学率,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形成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机制。城区农村和经济发达的县要实现高水平、高质量“普九”目标。经过不懈努力,力争2008年在全市实现全面、高水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目标。
2、加快发展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和幼儿教育。各城区要进一步提高农村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程度,各县要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要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初中后教育。市人民政府重点支持基础较好的农村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农村优质教育资源。县(区)人民政府要重视并扶持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富余的教育资源发展幼儿教育,鼓励发展民办高中阶段教育和幼儿教育。
3、进一步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推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努力增强农村教育为农村、农业、农民服务的能力;努力增强农村学校为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发展服务的能力。
三、扎实推进“普九”攻坚、服务“三农”和“城乡帮扶”计划,提高农村教育水平
(一)实施“普九”攻坚计划。
1、落实“中小学危房改造项目”。县(区)人民政府要认真组织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基本消除现有危房。进一步完善校舍定期勘察、鉴定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校舍维护、改造和建设保障机制。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并将维护、改造和建设农村中小学校舍纳入当地社会事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市、县(区)要根据实际情况,从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中,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学校危房改造,确保师生安全。要千方百计加大投入,多渠道筹措经费,力争用2年时间解决我市中小学D级危房校舍的改造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