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政府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工业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宁政发[2004]153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产业政策指导,明确工业产业导向,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步伐,促进全市经济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现就我市工业产业发展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产业政策指导的重要意义
(一)工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是全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工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第一方略。近年来,全市工业取得了较好较快的发展,速度、效益和运行质量同步提高。2003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659.4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1.8%,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利税242亿元,工业对全市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72%。工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对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重点是调整和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实现全市经济统筹协调发展,首先要实现工业产业的统筹协调发展;工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全市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二)加强产业政策指导是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我市工业产业尽管有了较快发展,但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与先进地区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部分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尚未形成优势突出的产业集群;部分企业能耗较高,污染较重;部分园区、开发区土地单位面积投入偏少、产出偏低。因此,加强产业政策指导,进一步明确产业导向,对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高效配置资源,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工业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明确产业导向是新形势下加快工业产业发展的迫切要求。当前,国家清理整顿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严格执行产业政策,为我市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加快技术改造提供了新机遇。抓住这一机遇,通过鼓励、限制或禁止某些产业、产品和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明确工业产业的政策导向,引导相关产业健康发展,是加速我市工业产业提档升级,提升工业经济综合竞争力,实现工业产业更快更好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进一步明确工业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战略定位
(一)总体思路。坚持工业第一方略,通过工业实力和后劲的不断增强,提升我市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通过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工业整体技术、装备、工艺水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合理高效配置资源;整治和禁止污染项目,推广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坚持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增强工业内在动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增强我市企业在国内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二)战略定位。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在更高层面构筑产业、布局和企业组织
三大体系,即构筑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五大支柱产业为支撑、重点行业及都市型工业为补充的产业体系;构筑以组团为核心、园区为载体,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空间布局体系;构筑以大企业大集团为龙头,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企业组织体系。
三、进一步明确重点工业产业发展的导向
根据国家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和资源条件,确定以下重点产业发展导向:
(一)电子信息行业。引进和开发移动通信、光传输和交换、波分复用、卫星定位、宽带接入等通讯网络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生产工艺技术,彩色液晶显示、新型光电子器件、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等关键生产技术,数字广播与电视发射及电视节目制作设备系统技术,家庭信息网络平台技术,汽车发动机、传动、行驶电子控制技术等。
鼓励发展通信类产品、新型显示器类产品、软件及系统集成类产品、计算机及外设类产品、新型电子元器件类产品、信息家电类产品和汽车电子类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