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结合老城环境治理,进一步提升城市道路市容市貌水平。出新62条城市道路,重点完成11条景观示范街的创建。按照减量、提档、美化的要求,对新街口、鼓楼、山西路、中央门火车站、河西新城区以及旅游景点周边广告、标志进行清理拆除,交通节点50米内不得违规设置广告;按照“六统一”标准,继续加大对占道马路市场、早摊点的管理,年内对梳理出的5个马路市场进行取缔调整,迁移至室内或不妨碍交通、市容的地段,今后对公路两旁和妨碍交通的地点不再审批发放摊点营业执照,主干道的早摊点年内要100%达到“六统一”标准;市容部门要配合完成全市150座新型书报亭选址、选型、设计和置换工作,制定出报刊亭容貌管理标准办法,使其规范使用率达到90%以上。
(八)加快改革创新,推进交通管理现代化建设,保障道路安全畅通。
33、建设交通控制系统西区工程,筹建河西区域交通控制中心,年底完成主体工程和硬件设备,初步实现全市中区、北区、南区、东区、西区联网控制,使交通监控覆盖全市主干道。在中山东路建设全程监控系统,增强对城区主干道通行情况和突发事件的及时处置能力。
34、加快智能交通控制系统规划、研制和建设,凸显人性化、智能性特点,形成特色,上半年向国家科技部申报“交通智能工程示范城”工程项目,年内开工建设。
35、对警用巡逻摩托车辆增设GPS卫星定位系统,形成网络,以增强路面警力的快速调度,建立现代化勤务管理。
36、新增信号灯100处,多相位信号灯、行人过街信号灯40处,增设一批摄像监控探头、5个微波交通流量自动检测点,新建1个数字化监控和2-3个高空监控点;研制开发球型摄像监控自动报警系统,实现路口违章捕捉、处理图像传递一体化。
37、利用无线数据网传输平台,研制和建设交通违章信息综合处理系统,实现机动车驾驶人违章处理、告知、询问、认定、法律文书的自动生成,进一步简化处理流程,缩短处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和文明执法形象。
(九)持续开展路面治理整顿,落实帮扶措施,巩固“三小车”治理成果。
38、按照《南京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组织力量,从严查处新型残疾车改装载客违章,清理整顿长途客运站点、火车站以及繁华地段残疾车聚集候客行为,深化“三小车”治理成果,防止残疾车载客运输出现反弹。
39、认真落实残疾车主长期、稳定的就业、生活保障和救助帮扶办法,结合南京实际,加快出台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和保障金收取办法,扩大对残疾人的救助范围,提高救助能力,实现社会稳定。通过路面查处来巩固治理成效,通过帮扶救助来稳定社会。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