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建设,充实改善办学条件,保证学校正常运转。引导学校上挂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横联地方农业企业和农产品基地,下辐射到村的培训网络,形成“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专业大户——一般农户”的技术培训推广体系。把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办成人力资源开发、技术培训与推广、劳动力转移培训、扶贫开发服务站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
城区职成院校要主动面向农村,不断扩大招收农村学生的规模;要积极开展涉农重点(示范)专业建设,增加涉农专业教学设施和实验基地投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大资助农村贫困家庭子女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力度。
农村普通中小学要广泛开展创新、创造和创业教育。在农村初中二年级和高中二年级开设1至2门以农村实用技术为主的选修课,每学期不少于15个学时。
农村社区教育院校以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村致富骨干培训为重点,坚持“以就业指导培训,以培训促进就业”的原则,注重课程设置的应用性、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培训方式的灵活性、教学方法的适用性,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二)大力开展现代农民教育培训工作
农村成人教育要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巩固提高扫盲成果;开展农村社区教育实验,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紧紧围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以掌握实用技术、提高职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为培训重点,切实抓好失地农民培训、进城务工人员培训、驻地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初高中“两后”培训。
公民基本素质培训。重点进行基本权利保护、法律、安全、环境卫生、道德规范、城市生活、外出务工等常识培训。
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有针对性地进行电脑操作、商品营业、市场营销、烹饪厨艺、家电维修、车辆修理、服装裁剪、物业管理、家政服务和驻地农民实用技术等培训。
创业培训。鼓励和引导农村劳动力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帮助其树立和更新创业观念,增强创业能力,着力培养一批农村创业带头人。
(三)认真抓好培训基地建设
加强“农、科、教”结合,以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基础,通过政府投入、社会参与、股份合作等途径,建设一批市、县级农科教结合示范培训基地。各区(市)县按照乡(镇)数量10%的比例建设县级示范培训基地,全市建设市级示范培训基地5个。对建成并验收合格的示范培训基地,市和区(市)县要给予适当的经费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