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以来市减负办连续在全市各区县(自治县、市)开展了查基层单位、查薄弱环节、查突出问题的“三查”活动,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如铜梁县在“三查”活动中,对企业反映关于价格和收费方面的14个问题,迅速落实到有关部门承办解决,受到企业好评。
每年四季度,市减负办组织开展全市企业治乱减负大检查工作,在各地区自查的基础上,由市减负办成员单位组成几个检查组到各地进行抽查。通过多层面的检查,进一步促进全市减负工作全面深入开展。
(五)加快了国有企业社会职能的剥离
近年来,我市对企业办社会的职能进行了剥离(不包括中央在渝企业)。至2002年9月,市级国有企业厂校剥离全部完成,共剥离市属国有企业厂办中小学校149所,涉及企业80户,学生74102人,教职工6888人,移交资产21289.12万元;截至2003年底,全市企业职工生活用气已剥离276家,涉及用户251376户,到目前为止尚有150余家国有企业未剥离,涉及用户15万余户。通过剥离,企业减少办学经费7000多万元/年,节约水电气开支11311.92万元/年。
二、存在的问题
(一)不平衡
全市
《条例》的贯彻实施与企业治乱减负工作,总体上是好的,年年有进步。但是在市级、区县和基层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各区县(自治县、市)之间,不平衡,一些地区和部门有的问题甚至还相当严重(如媒体近日曝光的合川交警修建别墅向企业摊派建材事件)。
(二)隐性、变相收费现象开始突出
企业普遍反映,当前明显的乱收费、乱罚款与非法摊派行为大有收敛。但是有一些部门,开始变换手法,采取比较隐蔽的手段来非法增加企业负担。如通过与部门关系密切的协会,强制企业加入,收取会费,一些基层工商部门在新办企业工商登记时要求企业加入个协、私协并交费;或者变相强制企业接受指定的有偿代理服务,对不愿接受的企业进行刁难,这种现象在税务、资产评估等领域较为突出。
(三)垄断性行业的问题仍未得到较好的解决
企业对于垄断性行业的问题反映较多,主要有:收费标准不透明,且标准与市场价相比往往偏高,有时甚至高到离谱的地步;在经济往来中,倚仗自身垄断地位,搞不平等交易。在区县检查时,有企业反映供电企业要求用电企业到指定的地点购买价格偏高的相关材料,用户自行购买的变压器、修建的配电房等设施的所有权须无偿移交供电企业,对新增用户收取保证金等等,严重侵害了企业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