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建设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为依托,积极推行一区多园的建设模式,有重点地建设一批跨国公司工业园、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和民营科技园,使之率先成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示范带动区。加快科技部、商务部认定的青岛、威海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建设步伐,争创国家一流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根据我省实际,选择技术开发能力强、产品出口规模大的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软件园区,推荐列入国家科技兴贸出口基地,把齐鲁软件园、青岛高科技工业园软件园、烟台东方软件园等园区建设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的软件进出口基地。以齐鲁软件园为依托,建立完善山东软件出口联盟,扩大软件出口。选择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密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份额大、基础好的城市,推荐列入国家科技兴贸出口示范城市。积极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国际技术贸易、国际工业技术合作的多、双边机制,推进中俄、中乌、中白等多、双边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实现以市场换技术、以市场换市场、以技术换技术。
(四)促进高新技术向传统出口产品渗透。广泛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一批传统产业的重点出口企业,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加快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的应用,实现技术改造和升级,提高传统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引导现代科技特别是高新技术向农业及农产品加工、运输、保鲜、储藏等领域渗透,推动农业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出口农产品的升级换代。引导和组织企业与研究机构加强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关键核心技术的引进、消化,促进技术创新,用大量的技术优势和储备实现外贸出口的可持续发展。
(五)大力实施科技创新转化工程。鼓励出口企业和科研院所的联合,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力争在我省已具有一定优势的软件、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领域取得新突破,推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知名度的品牌产品,提升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六)积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和“走出去”战略,大力开拓国际市场。鼓励科技成果进入国外高科技园区,在海外建立研究开发中心、科技园,充分利用国外的智力资源和科研条件,实现海外产业化,带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鼓励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积极“走出去”,在当地办厂,实施海外本土化,以境外投资和承包工程带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鼓励出口企业横向联合,构建产品出口战略联盟,向海外拓展市场。鼓励企业开展国际标准认证,规避国外技术贸易壁垒。精心组织在我省举办的青岛电博会、济南信博会,动员企业积极参加深圳高交会等高新技术领域的国内外展会,捕捉商机,扩大出口。
四、建立支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政策促进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