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深化学校人事分配等项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的教师和教育管理队伍
24.全面推动教师教育创新,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改革教师教育模式,将教师教育全面纳入高等教育体系,构建以师范大学和一些高水平大学为先导,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协调发展,省、市、县三级教师培训机构贯通,职前职后教育相互沟通,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建立教师教育质量监控机制,完善教师教育质量保障制度。
25.进一步完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加快提高教师和管理队伍素质。实施国家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高质量、高效益地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和全员培训,提高在职教师的学历、学位层次。组织优秀教师参加国家级高层次研修和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加大力度,抓好我省教师的高级研修和骨干教师省级培训。进一步推进“齐鲁名师工程”建设,带动全省中小学名师的建设。强化学校管理人员培训,加快培养一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中小学校长、高校管理骨干和教育行政领导。
26.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全员聘用制度。加强学校编制管理,按照“精干、高效”的要求,科学设置学校机构和岗位;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推行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聘用制度,实行按需设岗、资格准入、竞争上岗、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同管理。大力推进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聘任制改革,提高新聘教师学历、学位层次。
深化学校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教学实绩,作为选聘教师、评定专业技术职称(资格)和确定待遇的主要依据,实行优秀教师和优秀教学成果奖励制度。
在普通中小学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全面推行校长聘任制和校长负责制,建立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择优聘任的校长选拔任用机制,健全校长考核、培训、激励、监督、流动等相关制度。
六、强化毕业生就业工作,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27.健全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体制、运行机制、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省政府统筹协调、有关部门通力合作、高校和职业院校目标责任明确的就业工作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实行“一把手”工程,建立目标责任制,支持毕业生就业工作。继续深化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完善政策体系,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积极发展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充分发挥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在毕业生就业服务中的作用。建立起更加科学规范的毕业生就业率、待业率公布制度以及相应的就业状况监测制度。
28.面向就业需求,深化教育系统内外的各项改革。切实将高校布局、发展规划、学科专业结构、办学评估、经费投入等方面工作与毕业生就业状况紧密挂钩。把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作为衡量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采取各种措施,建立人才需求预测机制,自觉围绕人才需求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实行招生、培养、就业“一条龙”管理,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与创业的竞争能力。高等职业院校要把培养培训与定向定岗就业紧密相连,职业院校毕业生80%以上能够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和就业创业教育,推动就业观念的转变。积极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和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引导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就业以及自主创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