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和卫生工作。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大力增强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和意志力。积极推广《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体系。深化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完善体育考试的办法。强化学校卫生安全意识,建立学校卫生安全责任制与监测机制,做好饮食卫生管理与卫生防病工作,防止食源性食物中毒的发生。增强青少年学生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期健康教育,加强学生安全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和毒品预防教育。大力加强学校美育工作,丰富学校艺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提高艺术教育课程开课率和教学质量,优化学校艺术教育环境。
20.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优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应用环境。认真宣传贯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
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加强语言文字生活监测和社会咨询服务,依法加强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测试和推广工作,推进学校和社会语言文字应用的规范化,为全省普及普通话和社会用字基本规范化打下坚实基础。
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要面向社会和市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推广“双元制”办学模式,建设重点职业技术教育基地,优化教学培养模式,培养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1.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立完善市、县统筹为主,社会广泛参与,学校面向市场自主办学的新型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实施职业教育“十、百、千”工程,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全省重点建设10处职业教育实习、实践基地,100所起龙头带动作用的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1000个具有现代职业教育特色的示范专业点。
22.围绕市场和社会需求,推动职业教育转变办学模式,完善管理体制。面向市场和社会需求,不断开发新专业,改革课程设置,调整教学内容。积极推行“双元制”教学模式,加强企业和学校合作,实施“订单”式培养工程。推动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
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鼓励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管理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开展诚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水平。
继续建设和培育一批实用高效的实习训练基地。推动职业院校和企事业单位合作,建设技能型紧缺人才示范性培养培训基地。实行多样、灵活、开放的人才培养模式,把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结合起来,加强实践教学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加强产学研合作,培植一批名牌学校、名牌专业。
23.大力发展多样化的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鼓励人们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参与终身学习。完善广覆盖、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网络,建立对各种非全日制教育培训学分的认证及积累制度。
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社区、城市等活动。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作用,加强从业人员、转岗和下岗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大学、成人高校、自学考试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建设终身学习公共平台。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探索开放式的继续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