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营造有利于优秀体育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积极引进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和体育科技、经营管理等人才,在住房、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福利等方面优先照顾。建立和健全对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练员、运动员和相关人员的表彰奖励制度。根据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进度,进一步完善体育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伤残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对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和其他有功人员在就业、升学、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获得奥运会、世界杯、世界锦标赛单项前三名和集体项目前三名的主力队员以及世界纪录创造者,可免于参加全国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经一定程序,申请进入高等院校学习。奥运会、世界杯赛和世界锦标赛的奥运会项目前八名获得者、非奥运会项目前六名获得者;亚运会、亚洲杯赛和亚洲锦标赛的奥运会项目前六名获得者、非奥运会项目前三名获得者;全运会、全国锦标赛和全国冠军赛的奥运会项目前三名获得者、非奥运会项目冠军获得者,可免试进入成人高校学习。对自主择业的退役运动员,根据其从事运动训练的年限、取得的成绩和本人退役前的工资待遇等因素,可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退役运动员创办体育经营实体或从事个体经营,凡符合条件的,可参照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有关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等优惠政策。
八、切实加强对体育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部门和社团作用
24.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体育工作的领导,把体育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科学制定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确保体育事业经费,加快公共体育设施建设,重视体育行政管理、体育事业机构和队伍建设,强化体育行政管理职能,配齐必需的体育管理人员,组织协调好涉及各有关部门的体育工作和各项大型体育活动,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把体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镇乡的考核内容,努力推进体育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25.各级体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承担起责任,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体育工作。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配合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做好体育工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抓好学校、学生经常性体育活动的同时,要协助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实施教体结合,办好各级青少年体育学校,共同培养更多体育人才。乡镇宣传文化机构,要切实承担起组织管理体育活动的职能。各级宣传单位和新闻媒体要加强体育宣传,不断提高全民体育意识。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内部的体育设施要尽可能向群众开放,并切实加强安全管理,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文化需求。
26.充分发挥各级社团和行业协会作用,促进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加强各级体育总会和行业体协建设,充实力量,落实经费,保障工作正常开展。各级工、青、妇等社会团体和体育总会、行业体协、老年体协、各单项体育协会,要积极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群众的需求,组织开展各类人群体育活动,活跃群众体育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