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重视体育产业规划和政策引导,依法加强对体育经营活动的管理和监督。坚持以体为本、多元发展,以体育服务业为重点,提高现有体育设施利用率,拓展体育竞赛表演、体育技术培训、体育健身休闲等服务经营领域,引导和促进群众体育消费,拉动内需,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4.开发体育健身休闲旅游业,发展体育中介组织。依托浙江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较发达的有利条件,拓展体育旅游空间,开展公园定向、极限运动、户外运动、马拉松、传统武术等国际国内体育赛事和民间体育交流活动。发挥各行业和体育中介组织、体育传媒等在体育赛事、体育交流等方面作用,扩展明星效应,开发无形资产,开拓体育电视资源和运动项目市场。继续扩大体育彩票发行规模。
15.充分发挥我省民间比较资本雄厚、民营企业比较发达的优势,逐步建立以体育船艇、球类、服装等体育用品为主的体育制造业基地。引导体育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增加科技含量,提升产品档次,打造浙江品牌,扩大体育用品在国内外市场占有率,提高我省体育用品制造业的竞争力。
六、不断深化体育体制改革,促进运行机制转换
16.深化体育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逐步从“办体育”向“管体育”转变,把不应由政府行使的职能交由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中介组织承担。各级体育行政管理部门要把工作重点转到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体育工作方针政策上来,制定实施体育行业发展规划和保障措施,依法加强行业管理,提供优质服务。
17.大胆进行训练体制和竞赛体制改革。加快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层次,逐步实现优秀运动队集教育、科研和训练于一体的学院化管理模式。鼓励社会影响大、有市场潜力的运动队走职业化道路。进一步完善省运会竞赛制度,提高在省运会综合成绩评定中各地向优秀运动队输送人才的计分权重,引导青少年业余训练向提高综合素质、打好基础和注重输送的方向发展。改革全省单项体育竞赛制度,鼓励民办体育学校、体育俱乐部单独组队参加全省各类单项体育比赛。
18.各类体育事业单位要增强竞争意识,面向群众,面向市场,进行体制和机制创新,以干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优化人才和资源结构配置,增强自身活力。体育事业单位中具有面向市场能力、可以产业化运作的部分,要从体育事业单位中剥离出来,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
19.拓宽思路,内引外联,加强国际体育交流和跨地区、跨行业合作。虚心学习兄弟省(区、市)举办大型体育活动、科学训练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广泛开展体育信息交流,促进优势互补、互进互动,推动我省体育事业发展。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开展长江三角洲地区体育合作交流,推动“环太湖体育圈”建设。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